良友:
这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际关系的更新变化。诚实、负责、善良这些为人之本一次一次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人与人多了冷漠和世故,少了关心与帮助,我常常为身边的人际关系所苦恼、迷茫、无所适从。请问我应该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才好?西安读者魏晓魏晓朋友:
受《良友》编辑之邀,在此谈谈我自己对人际关系的一点粗浅看法,仅供您参考。
大概您还记得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那句歌词吧。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就个体而言,孤立、孤独的生存,是痛苦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就整体而言,人与人之间,堪称“谁也离不了谁”。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永远离不开成千上万个“他人”去为自己奉献。农民为我们提供了粮食,工人为我们生产出产工业必需品,艺术家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军人为我们的和平、安宁、幸福而流血流汗,如果他们不敞开奉献的胸怀,我们谁也无法生存下去。
然而,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或是“唯权为亲”,或是“唯钱为亲”,或是“唯利为亲”,采用实用主义的人际交往哲学,对那些失权者避而远之,一个心思变着法儿结识当权者,绞尽脑汁向能捞到好处者“献爱心”。其实。这些人的人品都是低下的,是不值得效仿的。因为人的一生谁也不会自始至终都鲜花铺地,总有一些天灾人祸降临在一些不幸者头上。对于他们的种种不幸,大多数人都能付出一点同情之心,但也有少数人,总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岂不知,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敢保证,你自己就能长命百岁,无灾无难?
美国的当代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成为一名“成就人”,真真正正地去实现“自我”,他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不遣余力地拼搏,终生不渝地奋斗,而且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得到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的认可。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将会是“天生我才没有用”。
再说作为人,谁都是社会人,狂飙吹来便会倒,暴雨打来便会湿,要想直挺挺地站着,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必须鼓足勇气和信心去跟别人打交道,决不可失去那足以促成自己事业成功的百分之八十五。同时作为社会,也希望我们大家都回归到“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这个朴实无华的哲理上来。因为只有大家都象《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歌中说的那样:“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都去关心别人,体贴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相互支撑。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美好起来,人活着也会来劲。 特约撰稿: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