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民
当漆河水弯弯曲曲流经位于铜川市区南边的东风建材厂门前的时候,河水已水黑如漆了。
就是这条河,它在养育着漆河两岸众多企业的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困惑。
铜川市东风建材厂就是众多被困惑的企业中的一个。
东风厂位于漆河西岸,傍河而建,其生产水泥的全部生产用水就取之于漆河。
东风厂烧成熟料是用水表来计量产量的,水中泥沙和漂浮物经常堵塞水表,到夏天枯水期或洪水季节,河水污染严重时,以致于每天要被迫停产三次清洗水表。每拆卸、清洗,安装一次需半个小时,每次维修完开机生产时,仅那台215千瓦的风动启动一次就要耗去电费30多元。加上停产耽误的产量,耗费的人力物力,简直令人难以忍受。
有个人挺身而出了!
这个人就是东风建材厂烧成车间机修工董春祺。这个1.7米左右黑瘦的汉子,曾在5年前对烘干机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造,而使烘干台时产量由3.8吨提高到4.7吨,并且使东风厂一举淘汰了烘干炕,被市总工会授予“改革能手”称号。
董春祺几个月前调到烧成车间当机修工后,经常围着输水管道转,跑到一级蓄水池,二级蓄水池观察水质。有时在输水管道旁,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熟悉他的职工知道,这家伙又跟水管子杠上劲了。
董春祺,有许多轶闻趣事在厂内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这人是爱钻牛角尖的死心眼。
一次,他自己的摩托车坏了,他拆开检修,装上不行,再拆再装,整整干了一夜。饭烧糊了,铝锅也烧得没底了,等他第二天想起要吃饭时才知道。
这一次,他决心要治一治污水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了,他要让污龙低头服输。
办法很简单,就是给输水管道中途加上一个水过滤装置,使污水在进入烧成系统之前得到净化。但事情干起来并不是轻松的。
他找来了油毡,卷成筒状,当做过滤器壳子,又找来了海绵,充当过滤器填充物,又找来纸板,打上孔,反复地试验、计算、测量数据,绘制图纸。
他常常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半天都反应不上来,有时睡到后半夜里,爬起来,就在纸上写写划划—阵子。
一次,他妻子陈玲收拾屋子,嫌他那些东西乱,就顺手塞到沙发背后面,等他找不着问陈玲时,陈玲说扔到垃圾堆里了,竟惹得他大发脾气,陈玲赶忙拿出那些“宝贝”,他才转怒为喜。陈玲说,他就对他那些破东西亲!
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试验、计算、绘图,董春祺终于制作出了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过滤器。
董春祺研制出来的污水过滤器,是个直径为60公分,高100公分的圆柱体。里面分层铺设着过滤填充材料。污水从下部底子输入,上顶部管道输出后,水就被净化了。而且不需维修,省时省力。
污水到了这里,再也不能夹杂着泥沙污物通行了,桀骜不驯的“污龙”被制服了。
然而,董春祺却并没有停步,他还思谋着要让他的过滤器在降低粉尘污染方面发挥作用。
之后,董春祺又考虑到厂里目前生产用水的利用率不高,好不容易从河里打上水,有些又白白地流回到河里了。他想到了一些治理的办法。
董春祺是个执著、踏实的人,他一再叮嘱笔者不要写他和他那个过滤器,他说:“事情才开始,还早着哩!”我相信,他会早日实现他的那些并非飘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