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马庄粮站每年评选先进人物时,都少不了粮油保管组长刘兴才,因为在秦都区粮食系统,他堪称头号老黄牛,无论谁提起他,都要赞许一番。
每年两季收粮时,他手持一杆验粮扦硬是把五、六百万斤粮食一袋一袋验了个精光,而且善始善终坚持原则,坚持国家验粮标准,从不因人情而放宽标准。有一次,孩子他舅拉来了一些潮湿玉米,他怎么也不收,硬叫娃他舅拉回去重新晾晒,而娃他舅只认亲戚不认原则,怎么也不听。后来,刘保管只好自己动手在粮站的晒场上晒了起来。他就这样,从不愿潮湿的粮食混进一粒而损害国家利益。但,他也不会因粮食符合标准而故意刁难群众。收粮中,他既要亲自挨家挨户验粮,用指头捏用牙咬粮食是否干燥,一天下来,大拇指都肿了,牙齿都痛得吃不成饭,他依然坚持一验到底。又要大声喊着维持交粮秩序,三天不出去就喊得没声了。去年夏天,他曾四天四夜只睡了六个小时,好几次昏倒了,等清醒后又投入到火热的交粮队伍中去。
在平时的粮油保管中,他既给年轻保管员传经验,又亲自查粮温、看粮情,并坚持三天一小查,七天一大查,一月一普查,随时记录粮情。有几次,他被粮仓里的药味呛得呕吐不止,仍然坚持工作。他工作单位离家仅三百来米,一旦粮站忙起来,他日夜坚守工作岗位,即使自家的缸里三天没水吃,即使自家的粮食吃完,即使家里的老母亲突然生病,他都“住在家门口而不入”,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先。一次,天突然下起雨,他家里和粮站各自晒了些玉米,他硬是将自家的玉米交给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收拾,而自己火速奔赴粮站,和同志们一道及时盖起了篷布,避免了国家的经济损失。去年冬天,远在三十里外的妻子突然住院,他早上接到通知晚上才赶到医院,气得妻子直发脾气,他笑着说:“站上正忙着呢!”妻子更火了:“人家站上就你一天忙!”他笑着转过身想着“忍”字的深刻内涵。
站上的职工常开玩笑说:“兴才兴才,就是不兴财!”的确,他自己每月只有百八十块工资,老家房盖的很不起眼。但他保管国家粮油器材时,却使国家发了财。一次,几个职工建议将一批破旧麻袋扔到垃圾坑烧了,可他却不应,硬是发动职工动手补了又补,用了再用,白白给国家节约了四万多元。他保管的器材,很少有损坏的,即使有些损坏,他都修了再用,绝不象个别大方的职工那样一扔了之。
妻子程同志曾多次在我跟前埋怨他不争气,从不求人,人家子女都安排完了,而自己孩子连户口都没有解决。她曾几次要求他去找有关领导解决,可他总觉得为难有关领导,至今都没有张口求过有关领导,只知道象老黄牛那样埋头苦干再苦干。用妻子的话说就是:“干了几十年得到的好处就是压满抽屉的红本本(奖励证书)。”
伟人曾说过:“愈是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愈是能显可贵精神!”的确,刘兴才就正是这样的例子。
(张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