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喜堂
一
遗忘,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生的一种达观和洒脱。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难以遗忘之苦,委实是人生的一大悲哀。难怪古人讲“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盖周旋于花花世界,而能不染俗尘,不动妄欲,对充斥人生的嚣嚣名利之类,既不矫情伪态假清高,亦菲趋之若鹜难割舍,而是随其自然,我行我素,澄心虚怀,不渝初衷。试想:若非有大胸襟者,焉能淡泊自持如斯?而淡泊者,实乃处世自若潜心事业直把那些凡俗之物浑然遗忘的人生一大境界也。
而那些声言退隐山林,从此与荒野为伍者,之所以仅够“小隐”档次,不在于他们的避世,只是畏世,逃世罢了。其畏其逃之中,既有此类主儿性格脆弱的一面,亦有对花花世界终难忘情的一面。《红楼梦》里的那首“好了歌”,活画出这类人口念神仙歌,却难摆脱“功名”、“钱财”、“娇妻”等等诱惑的矛盾心态。由此可见,凡尘之人,欲“遗忘”世事中的花花绿绿也难!而如庸庸碌碌之吾辈,既无大“隐”的动力,也无意效法“小隐”浪迹旷野,只想活得轻松点,愉快点,自然点,那么,倒不如以寻常之心、之态,来对待“遗忘”吧。二
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居八九,事业上的挫折不必说了,便是琐碎生活中,不也往往存在诸如同事间的小动作,邻里间的小纠份,或者上街被贼偷,买东西上了当,遇阔友遭冷淡,外出旅游碰上车匪路霸等等不愉快的事么!更不用讲辗转而来的流言,无由陡起灾祸,还有旧日恋情什么的。倘不肯“事情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仍把这些老帐旧情念念不忘地搁在心里,这其实是自寻烦恼,是存心跟自己闹别扭!一位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生的每一天不也应该是鲜活出新的么?这就须走出过去的阴影,善于遗忘(或日及时调正心态)。生活中有的人,乍看憨头憨脑,似乎缺点心眼儿,无论遇到多大的事,他照旧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全无心机,一副浑然遗忘了一切的神情。但这等人偏偏“笨人有笨福”,一生顺当不说,便遇个什么坎儿,也往往平安过关。这,大约也是大智若愚的一种表现吧。而有的人,尤其是一度大红大紫过的人,虽然风光不再,却仍抱着“曾经苍海难为水”的思想不丢,结果四处碰壁,徒增烦恼,且丧失了自己生活中的位置。这又何苦呢!
三
当然,不遗忘的也不能遗忘。例如历史教训,人格骨气,为官责任,人间真情等等。曾对报上一条消息触目难忘。抗战时期,作为同盟国的美国曾有一批优秀飞行员,志愿加人我国抗击日寇的神圣战斗,并有不少人为之英勇捐躯。不久前,当年的一些空战英雄来我国访问,欲重温旧情。孰料下飞机后,竟受到冷遇。更可耻的是,当地接待官员为了满足一日商的无理要求,竟“请”空战英雄让出早已预定好的宴会厅。当年的空战英雄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和悲愤,其代表团团长甩出一大叠美钞,斥道:你们不就是为了钱嘛,这些美钞够不够?……此外,像雨花台办狗展之类新闻,读之亦令人为时下某些国人的见利忘义,对历史麻木不仁的“遗忘症”深感耻辱和裴哀。一个遗忘历史唯利是图的人或民族,难免陷入浮躁、浅薄之中,并终遭历史唾弃的。这种历史教训,我们当应牢记,切切不可稍有遗忘的。
所以,遗忘也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灵魂深处的许多东西。生活中,是该捡起这面镜子,还是放下它,是一种勇气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