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亮”这个人在陕西邮电部门说起来,真是无人不晓。他的事迹曾被写进一部报告文学,在省电台连续播放。
1968年中专毕业,王宗亮被分配到西安邮电器材厂整机车间工作,兼任车间团支部书记、宣传干事。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坚持带领团员青年埋头苦干,很快使所在车间被厂里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4年,他被选送到西安交大无线电系进修微波专业。毕业后,他硬是要求到了海拔2300公尺,吃水靠人从20公里外的山沟里往上挑,吃粮吃菜也从山下往上背的庙王山上的陕西四个高山微波站之一的凤县微波站。
面对这里恶劣的气候条件,他没有抱怨自己的择抉,而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和同志们一起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1979年12月,邮电部决定抽调部分技术干部去西藏,援建我国第一座地面卫星接收站——拉萨卫星站地面接收站。
当时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说服家人,报名来到了森格藏布河畔的边陲小镇狮泉河。因情况有变,他被任命为阿里地区邮电局电讯科副科长,负责全局通讯业务。阿里收讯台距发讯台甚远,为确保收、发讯工作不出差错,他日复一日顶风冒雪骑着自行车往返奔波,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吃尽了苦头。
1982年7月,阿里至拉萨无线通讯网开始兴建,拉萨管理局指定他负责通讯网的建设,由于专业人才奇缺,工作中专业技术方面的“吹、拉、弹、唱”几乎全由他一人承担。那些日子,他经常数日睡不上一个安稳觉,吃不上一顿热饭菜,有时甚至几天连着啃硬馒头!
阿里至拉萨的通讯线路在迅速地向前延伸,他却因疲劳过度渐渐消瘦,体力一天天下降,去医院检查,诊断书上写着:肝脏局部充血,医生意见:住院治疗。面对紧张的工作,他狠心地将诊断书揉成一个纸团丢了,又悄悄回到工地。1983年2月,阿里至拉萨的无线网比原计划提前半年胜利开通,结束了阿里至拉萨自古没有电话的历史。当人们沉浸在欢庆的喜悦中的时候,他彻底病倒了!
医生诊断:肝脏二分之一充血。
望着躺在病床上的他,阿里地区医院院长对西藏邮电管理局局长发了脾气:“再不把他送出西藏,出了问题你们负责!”
1985年2月,为西藏邮电事业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奋战了四个春秋的他在病魔的迫使下不得不离开西藏,回到了内地。被组织安排到一个国际电台当台长,刚干了几年,电台工作有了点起色,他又请求,调到设施落后,连年亏损的礼泉县邮电局,担任了局长。
初来乍到,这里全部是清一色的手摇把子磁式电话机,大街小巷流传着电话没车子快的顺口溜,三天两头有人找上门申告,职工情绪低落,管理涣散。他草草收拾了一下,很快投人工作。首先,他对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了整顿,带领职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过几年的拼搏,不但使礼泉县乡乡甩掉了手摇把子,装上了直拨电话,而且好多村的村民家里也装上了电话。企业逐渐扭亏增盈,年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上升到300多万元!
这期间,他抛洒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为了发展业务,他带着病和职工一块下乡搞调查研究,上门宣传揽收业务。几年来,仅他一人便揽储160多万元!他处处身体力行,为职工做表率,白天下乡跑一天,回来两腿红肿,抬不起来,他吞下两片药,仍旧伏在灯下坚持研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几次肝病复发,同志们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一推再推,看着他身体每况愈下,妻子流着泪埋怨:“你疯了!不要命了!”他笑着说:“谁让咱当这个局长呢!”
这几年,他带领职工,在全县100多个村建起了邮政代办所,使群众寄信、存款不出村便可办理,邮政储蓄余额迅猛增长,由原来的100多万元上升到现在的3500多万元。咸阳市局在礼泉县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他的“胃口”的确很大。1994年,他一次便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铺开了邮电通信大楼及程控电话引进工程,紧接着又开始了本地网的建设,同志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担心他支撑不下来,他却拍着胸脯道:“只要通信搞上去,就是累倒了也值!”
他很喜欢搏击风浪,他的人生信条是:摔打出汉子!他在以顽强的毅力攀登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也在谱写着一个大写人生。(貟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