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剑
当今碑洒王国龙啸虎吟,强手如林。然而,谁曾料到:在古城西安城北的龙首塬上,创业不足6年的汉斯啤酒饮料总厂却异军突起,连续夺得国内外56项大奖,真可谓功勋等身,遍体光环!年轻的汉斯已与资历颇深的“青岛”、“五星”、“北京”、“雪花”并肩齐眉,同列中国五大名啤;汉斯商标,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驰名商标;汉斯厂,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中华企业形象金奖最佳明星企业。而在汉斯立足的这块黄土地上,省、市政府、三秦父老给了为他们创造了现代辉煌的骄子以深情厚爱。多次授予省、市先进企业、全省10名利税大户之一等光荣称号。“到处逢人说汉斯”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词,而是西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古城人对汉斯情有独钟的真实写照。
汉斯的成功是汉斯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而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列的是他们的厂长,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市优秀企业家——苌春福!
再上征途
苌春福是河南荥阳人。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中原古战场正处在战乱频繁,飞蝗漫天,黄水常年为患的苦难岁月里。全家6口,仅靠两亩薄田为生。当蒋总统扒开花园口时,距花园口仅有几里路的家便被黄水吞没了。解放后,重建家园,16岁的苌春福便当上了村里的基干民兵,随后又被选为乡团支书。1952年,苌春福告别故土,来到古城西安,在一家私人开的铁匠铺里当学徒。一年之后,18岁的小铁匠竟虔诚地站在了党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穷人家的孩子文化浅,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苌春福却心里明明白白:从今以后,自己就是个共产党员了,要跟着党干一辈子哩!
小铁匠果然有一股创业者的气势。1954年,在合作化的高潮中,苌春福振臂一呼,18家私人铁匠铺、百十号人组成了一时间名噪古城的18铁器合作社。刚刚20岁的苌春福当上了主任、支部书记。18铁器社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发展,从单一的抡锤打铁发展为车、铣、刨、磨全副武装的综合加工厂,后并入市建三公司,更名为建筑机修厂,仍由苌春福执掌帅印。1961年,受国家经济大气候制约,机修厂含泪下马,但苌春福创业的锐气未挫,又组织一干人马创办了庆丰农机厂。老西安人至今记忆犹新:庆丰厂当年在西安好生红火!拥有500多号人马,是西安市的名牌企业,享受市级企业的最高待遇。1965年,苌春福又调到大建制刷厂当厂长,将一个萧条的制刷厂很快就调理得生气勃勃,一跃成为西北工业的19面红旗之一,出席了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表彰大会。
苌春福在进入人生的“而立之年”之前,10多年天气,创办了两个厂,救活了一个厂。而这三个厂都曾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自身的辉煌。
然而,在随后的10年之间,这位在企业界叱咤风云的汉子却受到了政治风云的无情冲击。批斗,抄家游街,逃亡蹲牛棚……苌春福忧国忧民,五内俱焚,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信念却从不曾失落。1978年,风过天青的时节,苌春福又精神抖擞走进西安啤酒厂,担任基建指挥部的头,带领一干人马,边基建边生产,使西安啤酒厂不仅利税翻了三番,而且产品质量夺得省优。
1984年,苌春福已是年过近半百白发悄然人鬓之人了。西安市一轻局的领导找他,告诉他,市上准备建一个年产十万吨的啤酒饮料厂,让他牵头筹建。苌春福明知这是一副山一样沉重的担子,却爽快地接了过来,拎着铺盖卷儿便一头扎进了基建工地。“五十而知天命”,苌春福知道,属于自己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日子不是很多了。他把基建处的11位伙伴找来,语重情长地说:“咱们都是五十上下的人了,前些年有力出不上,这回给咱了这个机会,如果干不好,咱连再找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也没有了!”
随后他又说道:“我这个人就这个脾气,不干,拉倒;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
恰在此时,苌春福听说,国家准备拿出8个亿有计划的建立几个大型啤酒厂,立项会议要在杭州召开。于是,老苌拉上工程师谈超杰,一路风尘,闯入杭州。杭州会议,400多个厂家云集,江南逐鹿,自有一番唇枪舌剑。而苌春福他们是自己闯来的,属会议的编外人员,住的是小旅馆,吃的是地摊饭,没有在会议发言的机会,只能利用会议间歇时间进行游说。要争得仅有的三个立项权之一,何其难矣!而在外地(包括中央机关)人的眼里,西安人逢会便会摆出一幅颇具漫画情趣的形象:不吵不闹,不叫不到,不给不要,开完会就跑!
而苌春福这回却是:不叫自到,不给硬要。他情恳意切地对主持会议的领导们说: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却没有自己的拳头饮料。都到了这个年头,西安人还喝的是珠江水(广东饮料),叫我们无法向市民们交代啊!”
他呼吁:“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让人们重新认识西安,认识西安人!”
主持会议的国家经委、建设银行、轻工业部的领导们为这位北方汉的诚挚和执著所感动,问老苌:“这么大的工程,你们拿得下吗?”
老苌果断地说:“能!西安人在历史上创造了那么多辉煌,难道拿不下一个啤酒厂!”
编外代表意外地争得了立项权!
古城西安万众瞩目的十万吨工程拉开了序幕。
苌春福面前是一条艰辛的路。规划中的前景是辉煌的,但能否走向辉煌,却要看到创业人的胆识与气魄。
龙首壮歌
经过反复勘查论证,苌春福和他的伙伴们在城北的龙首塬上安营扎寨,在挡雨不遮风的工棚里筹划新中国成立以来,由西安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最大的一个企业——西安啤酒饮料总厂。
然而,无论是杭州会议的破例恩准,还是省、市政府的慷慨许诺,都无法改变国家经济大气候的制约。十万吨工程尚未破土,中央调整经济,银行紧缩银根,对新上马的基建项目改拨为贷。也就是说:政府不投分文,全部款项由企业向银行贷款。筹建十万吨,仅一期工程就需要1.5个亿啊!如此沉重的债务企业要自己背上,而且要按时付息,按时归还。
正欲抬脚起步,突兀间一座大山横亘眼前!
苌春福没有退缩。当他接过这副担子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是没有退路的,再大的难关也得闯,背水一战,别无选择。
冰天雪地里,苌春福骑一辆破自行车,东奔西走,到银行游说,筹措贷款。当1.1个亿的贷款筹到后,银行已表示爱莫能助时,苌春福又横向一条心,以1.2%的利息在全市发行了2000万元债券。
1986年,正是农历的龙年。龙年之首,十万吨工程在龙首塬上奠基。
对于将十万吨工程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厂子,苌春福早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多年来又多是在中小型企业里摸爬滚打。然而,他却是一位清醒的企业家。站在荒冷的龙首塬上,他看到: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人民对物质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遮体果腹即可了。人民开始挑剔,开始选择,开始向物质的制造者们讨要高质量、高品味的物质了。而此时的古城西安,仅有一个年产一万吨的啤酒厂,这一万吨啤酒投入西安市场,恰如沧海一粟。于是西安的市场上,珠江水涨,海南潮涌,几乎成了南方饮料的一统天下十万吨是西安人组成的一支新军,她要抵挡住南来的狂潮,重新夺回自己的市场。而唯有借助高科技的力量,现代化的设备,世界一流的工艺来武装这支新军,方可担此重任。
这就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苌春福请轻工业部西安设计院按此设想设计十万吨工程。
苌春福果断地决定:从享有啤酒王国之誉的德国引进啤酒酿造工艺,并重金聘请啤酒王国中的啤酒世家——汉斯家族派人主持酿造技术。而对设备,则在精选世界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将国内高新技术熔为一炉,务求达到一流水平。设计院拿出的方案中,设43个发酵罐,全部用不锈钢制造。苌春福觉得这样做过于铺排,经多次请教专家,老苌大胆地对这一方案作了改动,发酵罐改用碳钢制造,内壁采用涂敷新工艺,数量减为23个。仅此一项,不仅节约了1500万人民币和200万美元,而且推广了国内的新科技。当年,轻工业向全国推荐的11项新工艺中,十万项目就选用了9项。苌春福看好国外的设备,更相信中国人的高新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苌春福又于紧张的筹建中抽出身来,利用市一轻技校的校舍,办起了酿造专业技校;跑到西北轻工业学院,委托他们为自己定向培养一批酿造业大学生;又公开在社会上招了300多名工人,送他们到北京、青岛等地实习。有人不解地问:“现在,基建还没个眉目呢,你忙这些干啥?”老苌说:“这就叫基建未动,人马先行。等投产时你就明白了。”果然,当“十万吨”筹建结束时,老苌所培训的各路人马应声上岗,个个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精兵强将。未雨绸缪,老苌果然棋高一着。
一座占地近20公顷的现代化大型啤酒厂拔地而起。时间只用了18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半。轻工业部的领导赞叹道:“你们创造了西安的深圳速度!”
只有那些创业者们知道:为创这个速度,老苌和他的伙伴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基建上马之初,老苌就提出扎死退路,倒排工期的方案。为此,他们抛下家室,日夜厮守在工地上。冬迎严寒,夏斗酷暑,烧饼咸菜白开水便是他们的“美味佳肴”。当投产后的第一捆啤酒被德国专家老汉斯打开后,白色的酒沫顺瓶口涌出,老苌和他的伙伴们的泪水却从熬红的眼眶里潸然而下。老汉斯品尝了新酒,兴奋地说:“我之所以愿意与你们合作,就是看上了你们的人,是干事业的人!我敢断定:中国的名酒将从这里诞生。”
然而,对新酒该取什么名字,用什么牌号,上边的人却有争议。多数人主张用西安牌,因为西安啤酒已获省优,在市场上有些名气了。但是,苌春福却不以为然。他向市上领导提出:既然敢办新厂,就敢闯名牌。俺不想借人家的光。还是让十万吨以自己的力量闯自己的牌子,打自己的天下吧!经过多方游说,终于说服了上级。
新啤酒取名汉斯。
苌春福又为自己选择了一道难题。
唯其如此,苌春福才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双脚开拓自己的路。
同时,苌春福也相信,经过自己和同伴们浴血奋战而建成的十万吨,设备精良,工艺先进,有能力独闯江湖,打出自己的天下。
先让“上帝”们品评吧!
新汉斯乘上大汽车,来到古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钟楼、火车站、公园……请市民们品尝,上万瓶啤酒分文不取。目的只有一个:让西安人认识汉斯。
独特的工艺配方,纯正的德式风味使西安人倍感新鲜,小汉斯顿时声名鹊起。然而,人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又觉得后味略苦,不大习惯。苌春福蓦然醒悟:汉斯是为中国人造的,重要的是要使中国人满意。于是,他连忙邀请中外酿造专家、品酒专家,共谋良策,寻求改进配方的招数。经过多方论证,多次实验,终于拿出了一个新配方。所产啤酒,既不失德式风味的特点,又使国内的消费者感到新鲜爽口。小汉斯很快风靡西安。
1988年,也就是汉斯投产的当年,不满周岁的汉斯,竟连续夺得三枚奖牌:市优产品、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文化名酒。
苌春福又借助新闻媒介和各种社交场合,展开声势浩大又灵活多样的广告宣传攻势。随即又亲率人马进北京、闯河南、下广东,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年轻的汉斯。销售网络一路联接,汉斯啤酒一路风光。次年,汉斯又在国内外评比中连续获奖,一举跃上全国五大名啤之列。
短短的5年多时间,汉斯啤酒不仅征服了陕西、远销国内18个省、市,而且飘进了东南亚地区。如今的汉斯早已成了市场上的热销货。工厂开足马力,机器昼夜不停,厂门前等候开票提货的车队依然排成一字长蛇阵。
苌春福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让汉斯以自己的力量打出自己的天下!
然而,作为一厂之长的苌春福心里并不轻松。
汉斯旋风
苌春福意识到:出师告捷,是好事,也是压力。一年半载的好生意易做,一辈子的好生意就难了。创名牌可以一鼓作气,保名牌则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增强企业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才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根本。
苌春福在建厂之初提出的口号就是:产品创名牌,质量创全优,效益创最佳,环境创优美!在大会小会上,苌春福都反复强调: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职工的饭碗子。动员全厂职工一定要牢牢地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为了确保质量,汉斯厂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各个岗位都实行了质量风险承包;每个职工都付出了质量风险抵押金。从原材料进厂到全部工艺流程,设立了24个监控站,每个关口都有质量监测人员严加看守。质量检测人员责任重大,厂里就给予优厚待遇:薪水比别人高,奖金比别人多,当然,风险也比别人大。哪道关口漏检一瓶,重罚一百瓶,如此,哪个敢不精心!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拥有质量否决权,环环相扣,互相考核,定期评比。这套严格有效的管理网络,保证了汉斯啤酒稳定的质量。然而,老苌还是不断告诫众人:最后的检验是市场,公正的考核是“上帝”!
此话不幸言中。1992年3月,有2瓶不合格的啤酒竟逃过层层“封锁”混进了市场,又被消费者“捕获”。平日对汉斯厂夸赞有加的新闻单位此刻却恩怨分明,将此事曝光于世。汉斯厂上下震惊。老苌却说:“好事!敲敲警钟,我们就清醒多了!”随后,老苌制定了一个新的制度:叫作质量赔偿制。凡消费者发现汉斯质量问题,厂家退一赔十。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叫做售后质量跟踪服务队,远赴北京、河南、湖南、山西及省内各地县,深入市场,直接与经营者、消费者见面,并悬赏缉拿汉斯中的不合格者。
要牢固的抓好质量,作一辈子好生意,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提高企业职工全员素质。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是人才,是人的素质。对此,苌春福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培养人才方面,汉斯厂有着优厚的条件:厂里不断派人外出学习,不断选送青工到东北学府深造。同时,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凡参加社会上各类自修学科学习的,厂里一律开绿灯。工资照发,奖金照拿,复习考试期间给假并按出勤对待。学业优秀的还可拿到厂里的奖学金,拿到文凭有重奖。不仅如此,老苌的目光放得更远,对厂里职工子弟在校上学的,设奖学基金,谁家的孩子取得好成绩,厂里就给发奖。老苌说:这些孩子都是汉斯的未来啊!
对于厂里的科技人员,老苌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为调动他们的创造热情,厂里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科技成果颁奖会,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厂科技人员有了“激励”不断钻研,成果累累,先后有40多项成果用到了生产上。
为了汉斯的未来,苌春福又大胆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精减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提拔中青年干部。使厂核心领导班子更加充满朝气和活力。
扎实的内功,保证了汉斯啤酒永恒的优质。优质的产品,不仅占领了市场,而且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1993年,由国家体改委等五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国产精品博览会暨企业形象评价”活动中,汉斯厂获得了中华企业形象金奖。
良好的企业形象,给汉斯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两年来,苌春福为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决定走联合之路,使汉斯朝着集团化方向迈进。
苌春福听说中央将在全国选点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办厂,生产风靡世界的可口可乐,便带人闯入北京。轻工业部的领导主动牵线搭桥,不久中萃汉斯食品有限公司便在西安成立。中萃公司是由中国的中信公司、英国的太古公司、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组成的跨国集团,能与汉斯联合建厂,用轻工业部领导的话说:是看上了你们汉斯一班人,是个干事业的班子。汉斯厂名气很好。
苌春福随西安经贸团赴香港参加经贸洽谈会,港商闻讯,纷纷围来,要与汉斯厂合作。意向书、合同签个不停。有记者从香港发回的消息,题目就是“汉斯刹不住车了!”
经过2年的努力,汉斯人靠自身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境内外工商界。现在的汉斯,已是拥有7个企业的联合体,集团之势基本形成。生产的品种,也愈来愈多:汉斯啤酒、德爱啤酒、扎啤、生啤、可口可乐、矿泉饮料、绞股蓝啤酒……所联合的厂家有省内的,有台湾、香港的,还有美国、德国的。
4年前,就有记者在报上撰文,称市场上刮起了“汉斯旋风”。而今,这股旋风是越刮越猛,越刮越声威远播了……
走向辉煌
从50出头直到如今年近花甲,苌春福把一颗心扑在了汉斯厂的建设发展之中,留在他身后的,是一行清晰而坚实的脚印。
他常常提醒自己:啥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一切以此为标准,啥事该干,啥事不能干,自己心里总要有个谱。
老苌家住南郊草场坡,离厂十几里地,在筹建十万吨的日子里,他常常住在工地上。有时回家一趟,早上6点准时起床,骑车赶奔北郊,7点准时到岗。一次他发烧,在家躺了半天,下午就爬起来赶奔工地,老伴死活拽不住他。女儿要结婚了,一再恳求他:“我结婚那天你可一定要来啊!”老苌答应了。可工地上正紧张,他怎么也狠不下心来离开,使新郎官只好对着岳母一个人行礼。夏日,一场大雨,他家破旧的房屋四下进水,老伴领着孩子在屋里清扫,他却骑上自行车冒雨赶奔工地……
厂里已制定了干部值班制度,每次轮到他,他从不放过。即使不轮到他,他也在家呆不住。有个星期天,党委书记刘笑予值班,老苌却跑来了。老刘笑道:“伙计,我值班你也不放心啊?”老苌笑了,说:“不是不放心,习惯了,好象魂被谁牵着,糊里糊涂窜到厂里来了。”
厂里的人都知道:只要苌厂长没外出,每个星期天下午,准会在办公室找到他。
在厂里,他从早忙到黑,显得虎虎有生气,然而,只有他老伴清楚:一回到家,就瘫成一摊泥了,有时连上厕所也得人扶着。
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今天,作为厂长,自然操心最多。但这绝不意味着独裁,搞一言堂。苌春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团结一班人,充分发挥民主的威力。凡有重大决策,他都主动与领导班子成员磋商。一经达成决议,大家各负其责,分头行动。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副厂长、总工都能独当一面。老苌说:“该你们拍板,你们就拍板,出了漏子,都算到我头上好了。”
且听班子成员怎样评价他们的头儿:
“老苌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心胸宽,能和人共事,不搞一言堂,有事大家商量,真出了事他却一个人顶着。当然,我们谁也不会让他一人顶着。”
“老苌能理解人、宽容人,对自己却很严格。”
对工人,老苌总是象一个老大哥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老苌说:汉斯厂的成功是近千名弟兄们拚搏奋斗的结果,汉斯厂要发展,还得靠这些弟兄们。他给厂领导班子约法四章,对职工却有功必奖,有病必看,生日必贺,有难必帮。有位临时工,发现有人偷厂里的东西,奋不顾身与窃贼搏斗。老苌不仅对他表彰奖励,还让劳资部门出面,破例将这位家在农村的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厂里有个清酒间,工人们长年在零下2度的环境中工作,很辛苦,老苌就经常到清酒间去看望工人。工段长动情地说:“厂长,你老了,身体又不好,别老往这跑。有你一句话:‘拜托了’,工人们就啥话都不用说了。”有个青工受了工伤。老苌让工会带上1万元,和他一块到医院,老苌对大夫说“花多少钱,我们也掏,一定要把我们的人治好。”每逢工人过生日,他就和工会主席党秀云一起登门贺寿。德国专家老汉斯对工人说:“你们的老板对工人真好,我们国家的老板做不到。”
老苌经常对党秀云说:“工人们辛苦,工会要多搞些活动,让工人弟兄们轻松些。”在工会的组织下,厂里的各项文艺活动常年不断,丰富多彩。老苌是个很随和的人,经常和工人弟兄们同台演出,其间,谈笑风生,工人们也常跟他开些个轻松的玩笑。老苌的幽默也常逗得大伙很开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工厂的主人是工人。你说你有天大的本事,工人不干,你能把个这么大的工厂玩转?”这是老苌的几句口头禅之一。
苌春福知道: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知识,自己胸中那点墨水是不够的。所以,这些年来,他在拼命干的同时,又去拼命地学,自修了《决策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哲学》等大学课程,取得大专文凭。1991年获西安市自学成才奖。由他撰写或主持撰写的十几篇有关企业管理的论文,不仅在报刊发表,而且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老苌也因此而被授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
手莫伸,是老苌的座右铭。
虽然,厂里发展了,家大业大,但苌春福却始终坚持要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想沾公家便宜的,迟早要毁了自己”他常常对人说,“有一块钱,咱俩私分了,就算别人不知道,你知道吧?我知道吧?你有小辫子在我手里,我有小辫子在你手里,互相提防着,你怎能干好工作?怎能堂堂正正的作人?”
“共产党人一定要无私,无私才能无畏。别让人家在背后戳你的后脊梁,别让人家说:你都是那个熊样子,凭什么管我?”
那年,上级给厂长发了一笔奖金,老苌全部捐给了厂幼儿园。
老苌对自己很抠,对职工福利却从不抠。家属区离学校远,老苌便让厂里买一部大轿车,专门接送孩子们上学。厂里的幼儿园、托儿所、家属楼等福利设施,老苌都舍得投资。对此,老苌很坦率地说:“现代企业,首先是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再就是要让自己的工人过好些,这是当厂长的责任。”
五年多的拼搏,汉斯不仅在国内外名声大噪,而且产值、利税年年翻番,经济效益连跨七个台阶。
汉斯风光起来了,老苌却老了。
老苌虽老,却依然精神抖擞,每天马不停蹄地忙碌。问他为何这么干,老苌笑答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古一理。咱把这摊子整好些,后面的人不就好干了么!”
有着数千年辉煌历史的古城西安,因了这年轻的汉斯更平添了几分现代的辉煌!
年轻的汉斯,因了这志在千里的伏枥老骥,正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题图:郭玉军 题字:薛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