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甘交界的宝鸡县建河村,村民们交口传颂着青年农民李选民列车轮前救儿童的佳话。当记者登门去李选民家采访时,这位淳朴的小伙子动情地说:“要不是政府的关怀,光医疗费一项,就把我们家压垮了。请记者转达我们全家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衷心的感谢。”
建河村位于渭水之阳,依山傍水,陇海铁路在村头的北山下穿过,小小的站房前是三个红色大字:“建河站。”那是1993年7月22日下午4时,兰州至郑州的204次直快客车风驰电掣般由西向东驶来。这时,32岁的李选民去地里拔草路过车站,突然发现铁道上还有3个小孩在道心玩耍。不好!他大声呼喊:“快下来,火车来了!”两个小孩听到喊声,连滚带爬出了道心,年仅4岁的男孩李小斌却在原地未动。李选民飞快地冲上铁道去拦,因李小斌耳聋挣扎反抗,选民不得已用力将李小斌压倒在铁轨中间。就在这一瞬间,车头和3个车箱呼啸着越过他们,在这个快车不停站急刹车停定后,张小斌安然无恙,李选民却被撞出四米以外,血流满面,不省人事。
闻讯赶来的建河村干部和乡邻,给简单包扎后赶忙就近将李选民送往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诊断,李选民头部、面部严重撞伤,脑颅骨呈下凹破裂,13颗牙齿脱落,下腭折断,第一次手术费用就需要数千元。医院得知李选民是为救小孩被撞伤后,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当即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后来通过亲朋凑和信用社贷款,才送去了第一次手术费4000元,但还欠医院3000余元。想到家里经济困难,第二次手术还要花一大笔钱,选民媳妇只好搭火车去宝鸡县城找县信访局,又找到主管信访的副县长杨治平。杨治平当即答应与县财政局、民政局联系后尽力解决。选民家的人没想到,一周后主管财政的副县长杨恒仓亲自携款8000元,来到天水医院慰问。在选民住院的两个月间,宝鸡县委书记、县长孟祥义等6名县级领导,先后三次前往医院看望。乡民们逢人便说:“真是好人有好报,选民碰上了好县长,好书记。”
在选民家向阳的土坯墙大房里,我们见到这位见义勇为的农家青年时,他刚从田里施肥回来,脸部和上唇手术的逢合处依稀可见。他告诉我们,在住院期间不知有多少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为他操心:凤阁岭乡机关干部捐资600元,团县委捐资500元,经济本就拮据的建河村和被救儿童的家属也捐资表达心意。在宝鸡市信访局的大力协调下,铁路系统也拿出8000元资金。有关部门连同县政府共计解决资金1.73万元,使他住院治疗以来的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补贴,生活补助等费用得到妥善解决。
选民媳妇是个高中毕业生,上学时两人是同学。她理解丈夫的所作所为,特意珍藏着选民的各种荣誉证和奖章奖状。一摞火红的荣誉证清楚记载着:去年9月10日,宝鸡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向李选民学习;10月14日,宝鸡团县委授予李选民“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李选民省级学雷锋先进个人。在李选民主院期间,省委副书记支益民、宝鸡市委书记冯波就其医疗费用等问题也作过重要批示,表达了省市领导对这位见义勇为的农村青年的关切之情。本报记者 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