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频阳客
在我的记忆中,所谓学生时代,便是清苦,便是读书,便是一个接一个的紧张复习和应考。那时的校园,几乎容纳着我们全部的喜怒哀乐,也奠定出我们此后的人生的格调与格局。
可是这一切,对已然上了高中的儿子来说,不啻成了一个遥远的故事,且毫无魅力和美丽可言。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没有卡拉OK没有牛仔服没有郭富城没有这样那样小食品没有五花八门的杂志甚至没有电灯没有电子表没有生日聚会你们的学生生活有什么劲有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和依恋的?在儿子反应淡漠的脸上,我分明读出了这种困惑和不屑。他没有说出,我便也佯作不知,逮机会照旧“话说老子当年”。譬如儿子一度英语成绩上不去,我遂唠唠叨叨忆当年,说你爸我那时俄语成绩总在98分上叫板,并趁机循循善诱地说学习外语纯属技术性活儿关键在于下苦!下苦!再下苦!儿子唯唯喏喏,脸上却并不以为然。倒是我之为文,大约有那隔一段时间便不得不从报夹上取下的一摞摞的文章之“硬件”在,儿子不敢不服气。我却心知肚明,这些小模小样的速朽之物除了填填报屁股或劳编辑加加花边丰富一下版面复何用哉?有时,也曾心里拱拱地欲亦“拱”出一本什么可以死后垫枕头用的厚书,但且不说能否写出,即便写出又有谁肯出版抑或出版后当如何推销……如此一想,遂亦雄心自敛复而自得自乐地炮制那些人生小风景,也可谓姜太公钓鱼——大的没有,小的也凑合吧!不过这些内心独白却上不了父子论坛。出于某种考虑我希望儿子以后上理工科而莫上文科,儿子却声称他不喜欢物理数学等等。但决意选择文科的儿子,虽说喜读杂七杂八的书,且继承了我的血性臭脾气,偏偏作文写得叫我咋看咋不顺眼。一次写篇《司马光示康》的读后感,我让出仅有的斗室供他笔下驰骋,孰料我在单位里划拉出两篇小稿,回家见他仍兀自呆坐桌前一脸烦躁一堆废稿活煞煞一副下不出蛋的小母鸡尊容。没办法,我只好奋勇捉刀文不加点一口气儿地淋漓数页稿纸让儿子交差。那日儿子回家取出作文本让我看老师的批阅,见红笔翻飞出一串赞语,而那前边却冠之日“习作者”,我不禁莞尔复大笑耳。
诚然,此一时彼一时也。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大有把偌大世界浓缩于一块小小硅芯磁片上之势!儿子这一代人,或许亦属“快餐”、“速效”产品之类,过快地成熟发展却不无“泡沫经济”的味道。换言之,在各种信息的轮番轰炸之下,他们接受得多感觉得多阅历的也多,但又往往失去主体失去体味失去磨砺而其人生不耐咀嚼。在儿子的话题中,其兴趣很少能较长久地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或不关心的事儿而往往每一件事又难详其宗。更令我隐隐不安的,乃是儿子身上的那种大大咧咧和极重友情的倾向,并热衷于学校的社会活动。我希望儿子沉稳、谨慎并以学业为重,更担心儿子涉世不深,沾上什么事惹出什么祸来。但我又岂能说儿子你只许与班里顶儿尖儿的同学来往不要参加社会活动甚至搬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古训来教育儿子——我说不出口!
或许,我开始变老了,衰退的心脏已然承受不起一个新鲜泼辣属于未来世界的儿子;要不,是在不易察觉间,世俗的功利和懦弱悄悄渗透了我的血液……如是,我大约只剩下一句最没劲最没意思的话:儿子,你善自珍重,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