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青春——在庄浪河畔闪光

2023年09月16日

在甘肃省永登县城西的汪家湾,一条钢筋混凝土巨龙跨过庄浪河之后,又接着跨过兰新铁路和兰新公路,一头扎进了青龙山腹地。这条巨龙就是甘肃省引大人秦东二干渠的关键控制工程—庄浪河引水渡槽。

在这座高、难、新技术溶为一体的渡槽工地上,活跃着一支由15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突击队,他们攻克了渡槽施工的一道道技术难关,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由于成绩卓著,这支青年突击队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甘肃省引大人秦工程建设指挥部命名为“优秀青年标杆突击队。”

庄浪河渡槽是引大人秦工程最大的地表建筑物,也是我国最长、最高、规模最大的人工引水渡槽。技术要求很高,施工工艺复杂。又因为这座渡槽是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国家重点工程,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菲迪克”条款施工管理,所以,对质量和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为了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干好,突击队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梁保利、齐昌军等人组成的外业测量组,寒冬腊月跳入刺骨的水中测量定位,操平放线,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测工李广三负责井桩基础的施工,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坚守作业岗位,使灌注的几十个井桩混凝土,个个优良。技术员梁保利是个大龄小伙子,父母多次催他回去“对象”,他立下誓言:干不完引大不“对象”。

突击队长王江,这个1989年才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的小伙子,面对30多米高的几十座排架墩施工进度慢的问题,和队员们反复琢磨,设计出异型钢模,悬空脚手架和混凝土提升设备,加快了排架墩的施工进度,为国家节约资金15万多元。

长40米、高8米,厚度只有0.3米,每片重80多吨的钢筋混凝土槽身空腹桁架拱,要在地面预制64片,然后两片一组用横梁连接拼装成32跨,再吊装到40多米高的墩身顶部。由于弧度过大且太薄,浇注翻身极易断裂。为了攻破这个技术难题,王江带领突击队员在专家的帮助下,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反复研究,筛选方案。最后采用“定位立模、滑移翻身”新技术,将空腹桁架拱浇注成功。紧接着他们又面临要把32跨大拱架吊装到40多米高的空心墩顶部,没有大吨位起吊设备,怎么办?在老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设计组装了两台自重300多吨,高54米,净跨22米,吊重各100吨的特大型龙门桁车吊,将每跨180多吨重的混凝土空腹桁架拱安全、准确地吊装到位。世界银行驻工地的专家们目睹着吊装过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我们到过很多国家,像这样大型的龙门桁车吊还很少见。”

集体的智慧和共同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中外专家们几次组织的引大人秦四个标段检查评比中,庄浪河渡槽的施工技术、施工内业资料、工程质量等名列所有参建单位榜首,均得甲A。

(赵红兵)26

上篇:广告
下篇:崛起的“朝阳工程”环保产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5/6/199506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5-06/13/1451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