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员
在企业里,班长既是生产工人,又是班组生产的组织者,扮演着兵头将尾的角色。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共产党员,是先进生产者,是技师。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激励着广大职工为企业建功立业。
“兵头”当好“排头兵”
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共有80多名生产班长。只要我们经常留意一下光荣榜,不管是全年四大战役、各种劳动竞赛,还是评比先进生产者,我们的班长们总是榜上有名。广播表扬稿中经常听到他们熟悉名字,厂内电视上经常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一些响亮的名字,职工可以脱口而出:何才明,十五厂车工班长,45岁,工人技师,共产党员,一季度完成工时2488小时,获劳动竞赛一等奖;雷虎明,三十六厂车工班长,47岁,共产党员,一季度完成工时1822小时,获劳动竞赛一等将;杨忆宁,十一厂大车班长,一季度完成工时1836小时,获劳动竞赛一等奖。这样的班长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主动承担急难重活,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班长首先是工人,必须把生产搞上去,是“兵头”就应该当好“排头兵”。十五分厂车工班长何才明,1968年从部队转业到工厂,在车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1988年工厂从外边购进一台立式加工中心,单位领导因为他在技术上是“大拿”,就安排他操作这台洋机器。他同一名技术员一起,吃饭换班,整天都泡在车间里,守在机床旁,这一干就又是7年。7年中,何才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连他周围的人也记不清这些年他到底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但大家最清楚不过的是,他操作这台工作效率能抵得上10台普通车床的加工中心,为完成公司军民品生产和新品试制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去年他就完成工时8000小时,自己也因此被评为公司级先进生产者。
“将尾”不做“和事佬”
班长论职务,只能算是“将尾”,但是责任十分重大。一个班的安全文明生产、产品质量、设备维护、技术业务学习、纪律作风等等,事事都要班长操心。我们问过很多班长:“建设一个好班组关键要靠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只要班长以身作则带头好,坚持原则管理好,班组就有团结力,就出战斗力。公司二十五厂机加班在班长张晓忠的带领下,曾夺得原航空航天部“先进安全班组”荣誉称号。十五厂磨工班长刘志学,今年47岁,是分厂第一党小组长,第一党员责任区负责人,个人是多年的先进生产者,所在班组去年又被评为公司级先进班组。他不仅业务技术素质过硬,而且工作作风过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管理班组有一套。他管理有制度,考核有奖惩,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认真负责,敢抓敢管,对班组成员生产中出现的安全质量等问题,及时批评整改;对职工中的一些思想苗头,及时发现引导。他处理问题,公正、公平、严厉又不失心平气和。因此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所在班组样样工作都走在分厂前列。
搞好传帮带做好交接班
燎原公司有一大批六、七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工厂现在仍然坚持奋斗在生产一线的老班长,他们技术过硬,作风优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面临着一个向青年人交接班的问题。近年来,新进厂的青工占到了工人总数的80%左右,普遍存在着需要提高技术素质和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这些老师傅、老班长从培养年轻人的角度出发,积极参加传帮带和师徒结队活动,经常主动动地、毫无保留地向青年人传授技术和绝活。十五分厂的磨工班长刘志学,公司有一项y8起落架关键产品,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多年来一直由他负责加工,为了让年轻人掌握这项技术,尽快成长起来,他不厌其烦、手把手地给青年工人张瑞林传授。几年下来,张瑞林已经掌握了该项技术。——厂大车班承担都是军民品的大件加工任务,其中几项关键产品,由于技术要求高,风险责任大,过去一直由老班长、省劳动模范吴孟春负责加工。吴孟春离开生产一线之前,将关键技术传授给了现任班长杨忆宁等人,现在杨忆宁又将关键产品的加工技术传授给了赵志军、熊丰等青年工人,使十一厂大车班关键产品的加工始终后继有人。每当公司在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中又涌现出新的先进典型的时候,光荣榜上、领奖台上又出现新面孔的时候,我们由衷地道一声{:班长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