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后期的政治家和大诗人。名平,字原,楚国(今湖北)人。学识渊博,做过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希望革新新图强,对内主张严明法纪,选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后遭当权大贵族馋毁,被罢官和长期流放。当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消息后,悲愤地投汨罗江自沉。传说这—无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人们在这一天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创造出“楚辞”这一新的诗歌体裁。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政治热隋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长篇抒情诗《离骚》是传诵千古的的杰作。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建立者。前246—210年在位。亲政几年后进行了长达10年的灭6国的战争,于前221年实现全国统—。统一后,他自称“始皇帝”,把国家的权利集于一身;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等。这些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张骞(?—前114)西汉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前138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以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前后长达13年,历尽艰难,虽未达到原来目的,但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几年后率300人再度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开展了空前外交活动。从此,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起来,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人内地,内地的丝织品、金属工具和铸铁、凿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这也为后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鉴定了基础。汉朝和西域沟通后,中国与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首先经过这条通道运往那里,故这条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