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扬陵农科城的西北农业大学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由该校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张涌教授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安哥拉山羊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胚胎克隆羔羊的总体成功率达到25%以上,世界首批第三四代山羊胚胎克隆的羔羊已在西农大诞生。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家畜胚胎克隆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39岁的青年教授张涌,他深知家畜胚胎生物工程的博大精深。早在1984年,还是研究生的张涌,就选择了胚胎生物工程这座险峰作为攀登的目标。设备简陋,技术资料不全,但他在导师指导下,迎难而进,连续攻克小鼠胚胎分割,山羊胚胎分割两个堡垒,在国内创下了两个“第一”,一是取得哺乳动物胚胎分割成功,二是获得胚胎分割的家畜同卵双生后代。
1987年,他主持申请的“山羊无性繁殖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的资助。从此,他开始了对山羊半胚冷冻、冻胚分割和山羊卵核移植的研究。为了搞科研,张涌不知在试验室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尝到过多少失败的懊悔,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饿了啃几口馒头,累了在试验台休息一会。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使他患上了贫血病,脸变白了,身体瘦了,可他全然不顾。1989年,他在系统地提出山羊半胚冷冻和冻胚分割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获得世界首批山羊半胚冷冻和冻胎分割的同卵山羊双生后代。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0年,张涌又以惊人的速度首次成功地解决了实现山羊胚胎“克隆化”的可行性问题,并获得世界首批山羊胚胎“克隆”后代,这一科研成果填补了世界胚胎工程研究的一项空白。同时成功地获得世界首批第一代山羊胚胎克隆羔羊。
“八五”期间,他又率先阐明和解决了山羊胚胎早期发育调控过渡期的基因表达规律,山羊胚胎克隆核质相互作用规律,成熟促进因子活性消涨和克隆胚NDA合成规律、卵母细胞激活、核质高效融合、广泛性胞质受体选择,胚胎反复克隆等胚胎克隆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建立了一整套胚胎克隆程序。在此基础上,他成功地将72枝山羊克隆胚植入受体,结果有20只克隆后代顺利诞生,其中一代克隆羔9只,二代克隆羔6只、三代克隆羔2只,四代克隆羔3只。其胚胎克隆的总体成功率达到25%以上。该项成果的取得为我国在家畜胚胎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实现良种家畜繁育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且对发展生物学、发生遗传学、生殖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耕耘就有收获。张涌教授用了10年时间就使我国在生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30年才能完成的成果,使我国生物胚胎工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他先后取得8项科研成果,其中3项填补了世界空白和达到国际同行领先水平。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殊荣。1991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于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l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荣获陕西省“青年十杰”和霍英东青年教币奖、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国家人事部还授于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张涌教授又在他承担的农业部生物技术等重点攻关和研究项目中苦苦搏击。他前面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去闯,有许多险峰需要去攀登,但,有志者事必成!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