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茂辉一个人怎样活,这是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倡导民主开放、发扬自我的今天,更容不得别人置喙。
活,自然都想活得自在,活得滋润,活得好。豪车出行,美女相随,是一种活法;呼风唤雨,官威凛凛,也是一种活法;安步当车,力求温饱,又何尝不是一种活法。有位朋友,居小屋,吃陋食,可头儿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干得有滋有味。有人为他抱屈,他反劝:“我只能干这个,干别的拿不下来。”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不但能干大事,而且干得很好,他也没有搬出小屋,“这样我心里坦然。”就大多数人来说,因为站的位置不同,对活的看法和要求也就不同。
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视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那些过去不屑一顾的、带有“资产阶级”生活情调的生活方式就如当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硬攻进了人们的大脑深层。而精品店的出现,不仅把人们的消费分等化级,同时也驱动了少数大款和富翁家里的“卡迪拉克”、“奔驰”和“林肯”。
从社会发展这个角度说,富裕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从活得好的位置看,富裕意味着人的才能和价值在物质方面得到了真正体现。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有个发廊女,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肉体,在成为百万富姐的同时,也成了不少女性学习和模枋的楷模。这大概很难说是社会进步,是她才能得到了体现吧。有位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靠自己的女友、姻亲,跟斗扑爬地登上了官位。他成功了,可成功后的他却无限悲哀:“得到这些又能怎么样呢?”
为了活着,不论高官大款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都在努力进取,奋力拼搏。这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可如何进取,怎样拼搏,却应当,也必须认真地思考。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活法,而是为什么活的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