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国
笔者陪朋友上街选购高压锅,这一转悠,竟还转出了点名堂,也让我长了知识。比如,同品牌、同规格的高压锅,却店店价不同。“红双喜”有标145元的,有标160元的;“海山”有标120元的,有标132元的;“苏泊尔”有标160元的,有标180元的。高压锅如此,其他商品也不例外。笔者留意了一下彩电的价格,果然有惊人的发现,TCL25时王牌彩电,一店家标价为3980元,一店家标价为4360元,相差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据此笔者得出结论:只有把腿给扎些,才能把钱少花些。对囊中羞涩者来说,更是如此。多跑几家经销店,少花许多冤枉钱,何乐而不为呢?常言说得好,“省下的就是挣下的,”省上个十块八块,一天的菜钱不就出来了,若能省上个二百、三百,一月的工资也许就省出来了。
记得几年前《半月谈》就有人撰文向消费者过方子,大意是说物价放开后,由于进货渠道不同,距离远近、运输途径各异,商品产地有别,费用大小不一等诸种原因,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就可能出现差异,并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多跑几家商店,经一番认真地比较、选择后再掏钱购买,才有可能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
可实际上,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真正进行认真对比的并不是很多,加之有些人平时并不太注意商品的价格,到需要时,才急急忙忙踏进商店,在营业员绽开的笑靥中一购了之。若某一天不经意间发现该商品的价格高出一截,让人给“宰”了一刀,则会大呼小叫,痛心疾首。实际上,是自己腿懒,思维或多或少地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相信价格一致,所以挨宰就成为必然。
笔者这里再次提醒消费者,今日已非昨日,当你一旦确定购买某种品牌的商品时,就应该多跑几家商店,看谁家的价格最低,服务最优,再决定购谁家的商品。当然,对价格无所谓的消费者,就大可不必劳心费力跑那么多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