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来为我们做午餐

2023年09月16日

文/田长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得曼说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最初的理解是,饭没有白吃的,正如我的乡亲所说,世上没有干滩子拉船的事。我的乡亲还说,利害相连,要吃利就得受害,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情,你都得付出代价,有所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不能祈求天上掉白蒸馍。要吃米,就得种谷;要穿衣,就得纺纱;要有知识就得学习。要出人头地么?中国的老先人早就有言在先了——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这话,过去曾经是当作成名成家的个人主义思想来批判的,但是参证人世间已经做出成就的古往今来的出类拨萃者,会以为古人所言不我欺。荀子将这概括为“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是人们熟知的话了。

日前在报纸上读到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高希均先生与记者的谈话,发现自己的理解只是经验的直观的,并没有触及到这个命题的核心。经济学讲的是人类吃饭穿衣的生存资料的获取之道,讲的是在获取之后的分配,怎样做才有效,才能让人类自己生活得充实富裕且幸福文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是弗里得曼把自己的深奥的经济理论通俗化形象化的一种说法。按现在我的理解,是对于“成衣论”的一种浅显的解释。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要计算成本,要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润;凡是获取的利润,一定都是有成本的。我在我们没有去读这位经济学家的书的时候,只是感觉到他不过是说了句大大的实话。从我们的先祖开始,人类就在认识自己,在和大自然的拼杀搏斗中认识到这一真理,围歼野兽最后分得肉吃,是以流血牺牲作成本的,当然是受伤的人越少牺牲的人越少猎杀的野兽越多越好。历经数千年,人类早就进入文明社会,难道还不及原始人的水平而需要经济学家来强调么?从一般的意义上我们还是可以说,强调者自有强调的道理。过去中国的老先人讲“天人合一”,避开君权神授不说,它在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上,不是有很高的智慧么?但是我们后人们听到了多少,还不是照样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严重地破坏生态恶化环境受到惩罚,到现在又忙着保护生态、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么?中国的老先人还说“极高明而道中庸”,即认为中庸之道是很高的智慧,不能过——过犹不及,也不能不及,不及就根本没有达到。这可能正是我们所一直在讲的要掌握度掌握分寸,科学的合理的往往就是有合适的度。但是我们不是照样把它批得一塌糊涂,今天说起不是还心有余悸么?我们人类的记性并不一定比忘性好,我们常常有白付了学费的事情,所以在通俗的意义上提醒人类自己并没有坏处。

这提醒在目前处于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多元而且不无混乱的今天尤其显得必要。起码是有一种社会心态叫“占便宜”,大众的口头流行语叫“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不要白不要”等等用得很有些巧妙的“白”字,就表示一种“想白吃午餐”的意思。有些人会说,白吃的午餐不是同样也吃到了么?此话不假。但要看是怎样来理解这个“白”。贪污受贿的所得使人暂时未能觉察表面看来是“白”得了的,但是随之失去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与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就已经付出了代价;再说公款吃喝公款消费之类,看起来也是“白”得了的,但是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谁不是已将其推上了内心的道德法庭?换个角度看,这或许不叫“白吃午餐”,而可以称之为“自作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汉代民谣早已说过,“不报”可能是时候未到吧。与之相对的一种心态是怕吃亏。对商品社会一言以蔽之,好象世间已经没有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这一说,一切都已经化在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人与人已经没有真诚可言,“一切都是假的,惟有假的是真的”,所以老是向那些白沾了光占了便宜的人看齐,不管付出不计成本,不管该与不该能与不能一味只要占便宜。占国家的便宜占朋友的便宜占同志的便宜不占白不占。这可以称之为“想白吃午餐的心态”。那么,在时下重提“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一句著名的“经济学格言”并加以泛化,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是啊,如果都想“白吃午餐”,那么谁来给我们做这让我们白吃的午餐呢?如果我们都不想白吃午餐,而是要合情合理地享受自己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做下的午餐,那么我们就会有更为丰盛的午餐。我想,这怕要被人讥笑为理想主义吧?

上篇:各民族富有情趣的春节活动
下篇:春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6/2/199602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6-02/17/1509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