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江河
在省焦化厂采访,职工谈论最多的是工厂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去年与1990年相比,固定资产增长219.6%,利税增长144.27%,职工人均收入增长179.20%。职工谈论最多的人是厂长张振田,说他大胆决策,带领全厂1800多名职工克服各种困难,使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58岁的张振田,自1970年工厂筹建那天起,就成了该厂的一员。1982年他任副厂长,1991年任厂长。当时工厂效益下滑,发展没有后劲。经过反复调查、论证,他大胆决策,果断地将每年亏损123万元的玻璃厂停产,妥善安置了250名职工。并抓住当时的机遇,在厂内推行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待业保险制。在我省首家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积极稳妥地进行住房、医疗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成立了第一个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开展清产核资,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机制等。这一系列改革,为工厂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给了张振田以极大的鼓舞。当时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很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张振田审时度势,规划出企业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焦炉二期技改工程,使焦炭产量达23万吨,产量翻了一番;利用焦炉剩余煤气,建成全国第二家2000KW/h燃气轮机煤气发电站一座。此举既利用了剩余能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仅此一项年创利润240万元;投资1200万元对氨苯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恢复玻璃厂生产,开发出高效节能“懒汉”系列茶炉和取暖炉。这些项目的相继投产,使企业实现了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利税、人均收入四个翻番,工厂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决策的执行要依靠职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这是张振田在工厂管理决策中坚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该厂成立管委会,职工代表占一半多。为了发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真正当家做主,工厂成立“职工巡回检查组”由两名中干和两名职工组成,两周轮换一次。检查组上查厂长书记、下查车间工人。检查内容有劳动纪律、社会治安、基础管理等。不管轮到哪名职工,他们都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予以纠正。仅这项工作的开展,工厂每年仅减少浪费一项即可节约34万元。张振田重视发挥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结合企业实际他提出了“三不办”,即涉及职工利益的决定,工会主席未会签不办;涉及生产经营重大问题,不经职代会讨论不办;职工对厂内某项改革举措接受不了的暂时不办。从而把自己主动置于职工监督之下。这种民主的空气就象催化剂,激励着广大职工不但能努力工作,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了建好这个家,广大职工纷纷献出锦囊妙计,工厂每年能收到200多条合理化建议,其中有关企业管理的就占90%以上。
面对“九五”,张振田更是胸有成竹,他又一次大胆决策:总投资1850万元焦炉三期技改工程和2000KW/h煤气发电扩建工程不久将要动工。投资1400万元的1.2万吨煤焦油加工工程和专用肥项目也通过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相信,陕焦厂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