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华星电子工业公司(七九五厂)以战略眼光和气魄,独辟蹊径,到乾县去承包土地,发展农牧业,走以工兴农,以农促工的发展企业之路,首战告捷。
该公司是电子工业部指定的三大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单位之一。两年前他们全方位实行企业机制改革,使亏损9000万元、职工连续多年领不上工资的企业起死回生,1995年实现扭亏为盈。他们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大胆探索使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走向更快发展之路的途径,通过多方考察论证,他们从长远着想,分析我国21世纪企业发展前景,决定把发展的目标适当转向农村,到乾县承包了1000亩牧场和1000亩土地,进行秦川牛及玉米、小麦、水稻等优良品种的育种和培育及果树种植,办联带发展深加工企业。公司经理陈志龙向记者介绍,他们第一步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办法,由公司培育出秦川牛优良品种牛犊,几个月后分到农户家喂养,养成成品牛后再交回公司;第二步办肉联厂、皮革加工厂、脏器加工厂。据国家权威生化专家介绍,一头牛的脏器可提取生化产品价值4000多元,是出口的抢手货;第三步办大型果汁加工厂,对公司和乾县及周边的礼泉、永寿、彬县等种植的苹果、梨进行深加工。
为保证其战略计划的有效实施,并办成先导性企业,他们特聘请西北农科院的40多位专家任顾问,有的还担任副经理或董事会董事。这么一来,不但使他们的科研项目完成顺利,同时也给长期寻找合作伙伴的专家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西农院的胡必得教授,是我国玉米培植的一流专家,在他的帮助下,试验田的玉米今年产量每亩增长30%以上。
目前,他们的第一步计划正在顺利实施,5月份公司承包的牧场已存栏100头牛,到明年春季,将有100头秦川牛犊出生;在公司的带动下,农户已养牛4万头;种植新品麦种800亩,果树70亩。
据悉,华星公司新承包的100亩牧场,原系乾县农场。承包前,该农场每年亏损20万元左右,如今公司不但每年要给县上交50万元承包费,还解决了农场40多位职工的就业问题,他们每月的工资比当地职工平均工资还要高。目前,该公司还缺乏一定的发展资金,他们正着手招商引资,同时希望有关方面能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
本报记者杨令青 齐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