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广渊
时下,不少欲走出困境的企业都把着眼点放在裁员减人上,似乎只要把富余人员裁下岗。就能把成本降下来,又能使留岗者把干劲鼓起来。并视之为企业解困的唯一良策,此乃认识实在失之偏颇。
诚然,减人增效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的办法之一,但绝非唯一的“灵丹妙药”。许多企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找窍门,狠抓成本管理,对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充实和加强销售队伍,组织富余人员开拓新的业务等,努力做到“富而不余”,并使企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报载,上海有一家企业把生产岗位上裁减下来的近200名员工,经培训充实到销售队伍中去,使销售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比例由3%提高到8%,由于加强了销售,降低了库存,加快了资金循环。仅仅半年时间,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没减一个人的情况下,依靠人员结构调整终于“起死回生,并“活”得生气勃勃。还有上海一家工厂为降低成本,打算裁减工人100名,算来算去仅节省成本30多万元。后来把注意力转向建立降耗节能小组,结果在物耗上节省了8%的开支,等于在总成本上节省了40%,约合200万元以上。接着又把原先准备裁下岗的100人组织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销售额与利润增加了,总体人工成本也降下来,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各地类似上述企业的办法,经营好的企业的例子不胜枚举。
办法总比困难多。愿企业的决策者们,开拓思路,多想办法,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并努力做到“富而不余”。这样,既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