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兆麟
从玩家、收藏家到收藏专家的三个层次
近年来,我国从事收藏的人超过3000万人。对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的构成分析,有如下大上小的三角形,分成三个层次。
三角形底部是人数最多的一群,可以说是玩家。这里头的大部分人,像玩股票、债券那样玩邮票、磁卡、纪念币……,搞投资性收藏;当然,这里头也有不少人像玩宠物、棋牌、钓鱼那样玩收藏,把收藏作为业余爱好,图的是休闲、消遣,求趣、求乐。
在这一大群人的上面有一批人,对收藏十分执著,他们到了入迷成癖,如醉如痴的地步,收藏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这些人藏品丰富,有若干精品,通过揣摩、学习,比较在行,并能讲出个道道,可称之为收藏家。
处于三角形顶端的少数人,是收藏大军中的精英。他们不仅藏品丰富精绝,而且作长期的考证研究,因而知识渊博,且著书立说,成了名符其实的专家。
在收藏圈子里有这样的说法:只收不整理是采购员,只藏不研究是保管员。
圈外的人也许不以为然:你们收藏的东西大多是人们常见的东西,有多大收藏研究的价值?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几个人。
收藏筷子、火柴盒画成了专家
中国十二亿多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筷子,筷子真是太平常了,可是上海离休老干部蓝翔,在1988年创办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家庭藏筷馆。他的体会是:“筷子里面有学问”。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这样评价筷子:“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超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而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使用刀叉吃东西大概到十六、七世纪才发明。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呢!”
蓝翔二十多年来收藏了竹木、牙骨、金属、玉石、密塑五大类筷箸800多种、1200多双,这里有晶莹透亮的玉筷,红如珊瑚的兽骨筷、雕有山水的象牙筷……。他收藏的清代纯银暗钮箸,打开筷头链钮,一根筷头内藏银牙签,另一根内藏挖耳勺,构思妙想,令人叫绝。他三去天津求购,方才到手的鲨鱼皮制,内藏象骨镶银的筷、叉、勺等13件野餐箸筒,是清康熙年间蒙古王爷用物。
蓝翔经过潜心研究,撰写了《筷子古今谈》一书,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箸文化研究专著。另一部10万字的《筷子三千年》也于不久前脱稿,交付出版。
火柴盒上的商标贴画,收藏者称作“火花”,似乎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玩艺,可是却出了位火花“状元”樊禹。他是江苏徐州人民银行副行长,36年间他收藏了15万种、500多万枚中外火花,且精品甚多。1992年8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火花收藏第一家》,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节目。他同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藏友保持联系,一位德国火花爱好者利用跟他交换的火花,在当地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火花展”。徐州邮局说他是全市百万市民中收到信件包裹最多的人,所以广大藏友给他寄信物即使不写具体地址,他也能及时收到。
樊禹的成就还在于对火花理论的研究,他撰写的30多万字的《火花收藏与鉴定》,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火花的专著。从他众多火花中精选的《中外火柴盒贴画集锦》,出版后很受欢迎,多次再版。
通过收藏途径自学成才
周铁男是北京国棉三厂一名普通的设备维修工(本刊第12期曾详细报导),可是他搜集有关周恩来的各种资料已有24年,其中有中外版书籍千余册、报刊数千份、纪念物500种、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万余张。
周铁男在整理、阅读这些丰富的藏品时,用了三年时间,考证出周的一生曾任党政军及社会职务500个左右,其任职之多,涉及面之广,在我党及国际共运史上均属罕见。他于不久前完成了近10万字的《周恩来任职录》,即将出版,填补了周恩来研究的空白,受到有关专家的赞赏。
历时数千年的中国钱币浩如烟海,对它的收集和研究是门学问,文化程度不高的胡城在拥有1000多个品种、几千枚古钱币时,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陈尊祥老先生给他指点:你就是拥有上千万枚珍品,也只能算是个好的收藏者,如果你去研究它,这些钱币就有了社会价值,可以利己利国。
从此,胡城决心不当“采购员”、“保管员”。为了搞清各个时期的钱币对巩固当时政权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当时的铸造工艺、文字变迁等问题,他先后通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并对中国古代经济史、金融史进行钻研,结合所藏进行分析研究,先后撰写了数十篇文章,在《文博》、《中国钱币》等刊物上发表。其中《刘宋未造当两大钱》一文获得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古币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日本专家加藤正宏著文在日本《收集》杂志介绍了他的成就。现在,他担任了陕西省钱币研究学会特邀研究员和钱币评估委员会委员。
在“特殊学校”中学习和发现
今年55岁的李增文是北京某部门的劳动人事局副局长、高级经济师,他把业余时间全花在古代陶器、青铜器的鉴赏和研究上,他不满足于室内、书本上的学习,把市场当作一所增长见识、锻炼鉴别力的特殊学校,十年如一日,每逢双休日,天不亮便骑车几十里,轮流到北京的几个文物、旧货市场赶早市,日积月累,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有一次,他在劲松市场看到一件辽代褐黄釉长颈瓶,他判断这是真品,可是几位行家和长期经营古玩的个体店主都认为是“新仿”。摊主开价五千元,摆了一天没人要。第二天他不死心,又前去观赏鉴别,这时摊主已降为三千元,可是还是没人要,他几经讲价,终以600元成交。他一拿回家,便翻查资料进行对照,又去请教专家,果然是件罕见的真品。
近几年,他一在市场出现,身后总有三两个“随从”或“徒弟”,许多摊主、小贩都认识他,有新货总请他先看看,心里好有个底。他说的价往往一锤定音,人称“公平秤”。
上海著名老收藏家陈宝财,40多年来跑遍大半个中国,搜集各种蝴蝶标本万余件及大批有关资料,中国迄今发现的1200多种蝶类,他藏有900多种,被誉为“蝶王”,他的藏馆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之一。
由于他对蝶类昆虫进行长期观察研究,造诣颇深。去年底,他到西南山区采集标本时,凭自己的丰富学识,首次发现了世界罕见的昆虫——八足黑步甲。懂得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自然界,凡鞘翅目昆虫皆属六足四翅,而他采集的却是右五足、左三足,经上海有关科研部门鉴定,这是一种畸形昆虫,为环境污染所致。
陈宝财说,他近年还发现并收藏了一挽琦形的鳞翅目蝴蝶。这些畸形昆虫的发现,说明搞好环境保护,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
这位仅有中学生学历的收藏者,为研究自然界生态及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被接纳为中国昆虫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