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新生
草原的生活,悠远而平淡,马群平静地也吃草,羊群如白云舒卷,祁连山高原牧场雄伟壮阔,放牧着牛羊,年年月月,月月年年。
那时,我们马队的一帮小伙子,正当青春年少,是耐不住寂寞的年龄,听到哪里有热闹,即使山高路远,也要去潇洒走一回。我们最喜爱的事,莫过于去场部看电影或看宣传队的演出。我们放牧的草原,离场部有几十里路。听说又来了宣传队,大家就合计着去看演出。路远倒没什么,一腔热血,一匹骏马,几十里一晃就过去了。我们耽心的是在去场部的路上要穿过一道道的“封锁线”。这“封锁线”不是别的,而是由护羊狗组成的“封锁线”。草原的羊群,一群有一千多只,每群都配备着一二十只护羊狗。这种狗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藏狗。它们个个体格健壮,大小像个小牛犊,圆头大嘴,毛色以黑为主,而在头部双眉、嘴角、四肢,鲜明而对称地分布着块块黄色皮毛,一对大黑耳朵软软地搭在头部两侧。这种狗憨头憨脑,黑黄分明,漂亮而凶猛。白天,当羊群在草原上吃草,这群狗都被牧羊人用粗大的链条拴着,守护帐篷。到了夜晚,这群狗被完全撒开,护卫着归圈的羊群。这样,在羊群周围形成方圆七八里的保护圈。在这个保护圈内,别说陌生人不敢冒然进去,就是饥饿的狼群也退避三舍。羊群和羊群之间不能靠得太近,否则狗群和狗群之间就会在各自的保护区交接地带展开恶战。有时,牧人发现,护羊狗早上回到帐篷,身上皮开肉绽,伤痕累累时,准是前夜有场恶战。同一个羊群的狗,大多是在一起长大的“狗兄”“狗弟”,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配合非常默契。当遇到外敌时,一二十条狗有的在前头截击,有的在侧后迂迥,有时一拥而上,围追堵截,在这个阵势下就连山里力大无穷的黑熊都会落荒而逃。这些护羊狗,在我们的牧场都是有“户口”的,每条狗每月定量供应30多斤黑面,对主人,对羊群尽心尽责,跟着主人跟着羊群游牧,迁移在祁连山的高山峡谷、牧场草原。
我们要想去场部看节目,就要路过这狗群组成的“封锁线”。单枪匹马,谁也不敢去,只有集合在一起,马壮人强,人仗马势,仗着精良的骑术,才敢去闯一闯。我们不当班的十几个人,打点停当,就出发了。去时容易回来难,去时天还亮着,狗群都拴着,看完节目回来时已是漆黑一片,我们看节目时尽兴,回来时就有些提心吊胆。在场部上马前,每个人都把自己装束得紧凑利索,紧好鞍具,把马鞭子紧套在手腕上,深吸一口气,大家骑上马,结伙冲向草原的夜色中。
离羊群越近,狗叫声越清楚,渐渐地混合成一片撕心的喧嚣。忽然,几道黑影迎面闪过,我们已冲入狗群之中。马儿竖起了耳朵,绷紧了肌肉,人拽紧了缰绳,夹紧了马匹。狗狂吠围追,人扬鞭呐喊。狗群包抄着朝马肚子咬,乘骑又踢又跑向前猛冲,人人紧镫把缰,生怕落鞍成为狗食。扬鞭策马,马匹象离弦之箭,飙出数里地后,回望只有几只狗尾随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闯过了“封锁线”,人一身汗,马一身汗,此刻,已是深更半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