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时下,在煤矿最令领导头痛的是农民协议工缺乏敬业精神,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导致井下劳动力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煤矿为了解决井下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先后派人走富平、上陕北、去湖北,一路浩浩荡荡,宣传干煤矿的好处、待遇的优厚,吸引农民当矿工,每次出去都是满载而归,有时一次就招近百名。但好景不长,农协工下井没几天,大部分溜了号,矿上为留几个农协工,苦口婆心做工作,在待遇上想方设法给予照顾,甚至到了不管区队是否完成任务,只要农协工上够23个班以上者,每月最低工资保证发500元,但这些措施仍不能凑效,眼看着农协工一个个离开矿山。
煤矿留不住农协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农协工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是主要原因。他们是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去,什么职业挣钱就去干什么职业。这种把敬业当作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念,严重阻碍了农协工树立敬业精神的自觉性。
因而,在农民协议工中提倡敬业精神显得十分重要。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农协工下井前,举办职业道德学习班,强化农协工的敬业意识,使农协工懂得“敬业即敬人,敬人即敬己”的道理,使他们认识到敬重本职工作,讲究职业道德,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同时,要关心农协工的成长和进步,在入团、入党、提干、转正、生活待遇方面,要和固定工一视同仁,使农协工感到有奔头,有干头,有前途。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必要的纪律约束,使农民协议工把敬业精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只有做到这一点,农协工就会成为煤矿的骨干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井下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煤矿岳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