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煤炭报1996年6月20日头版报眼的一篇报道写道:“喜悦的泪,投产三年即成‘西北一枝花’;辛酸的泪,因小煤窑蚕食,投产十年被迫报废,眼泪铸成南井头……”报道了我省南井头矿受小煤窑破坏的现状。
1986年8月26日建成投产的南井头矿,设计年产30万吨,服务年限41年。投产后第三年达到年产设计能力。高档普采队年产26万吨,达到一矿一井一面的格局要求。各项指标名列陕西同行业前茅。1990年被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命名为部级质量标准化矿井,1991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省部领导于洪恩、胡富国、张宝明、赵全福、巩德顺及不少司(厅)局领导先后到蒲白矿务局南井头矿指导工作,认为南井头矿小巧玲珑,环境优美,是西北煤矿一枝花。
然而如今该矿井下共11个采区,从投产到报废共开采4个采区,7个接续采区全部被47个小煤窑破坏。在南井头矿不到4平方公里的井田内就有48个小煤窑,最近的两个相距只有40多米,由于掠夺性开采,使国家投资4600多万元建设、预计开采可达41年的矿井,仅投产8年便无煤可采,1000多名职工失去工作,生活难以保障。投资4.5亿元,设计能力年生产90万吨的朱家河矿正处在建设阶段,现在已有28个小煤窑在开采。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国家的巨额投资将付之东流。
白水县对无证煤窑虽然多次整顿,目前非法小煤窑还有100多个。地处该县的南井头煤矿,设计储量2974.7万吨,服务年限41年,国家投资3000多万元,开采不到10年,因47个小煤窑非法破坏,该矿迫于无奈,于1995年5月30日报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小窑与该矿六采区的5个生产区队个个贯通,而这些小煤窑又与附近其它小窑相互贯通。大矿回采巷道相互也是通的。如果这些小窑中任何一个发生“一通三防”事故,都会祸及大矿所有区队职工的生命安全。严重的问题是小煤窑员工经常在井下明火吸烟、明电线接头,时时有发生“一通三防”重大事故的危险。
南井头矿先后曾54次向上级和地方政府告急反映小窑的破坏情况,前不久又以“南井头矿关于再次吁请立即关闭党延生等小窑”的文件向白水县政府紧急呼吁,蒲白局几次与地方政府交涉,终因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驱动都无结果。他们敬请中央、省部领导过问此事,使这一严重问题早日解决。 (校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