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守卫中国“南极”的士兵

2023年09月28日

文图/新彦雪域

祖国版图中和蒙、哈、俄交界的“鸡尾”部,海拔4300多米,常年冰雪覆盖,冬季平均雪厚1.5米,低洼处可达10米;最低气温零下51摄氏度;七级以上的大风一年刮200多天,人称中国“南极”。

30多年来,数千名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将士,在这个面积比瑞士国土还大的风雪世界里顽强守防,同大自然殊死搏斗,用青春和热血铸造了共和国的边关军魂。

摔一跤几乎葬身雪窟保温壶冻成了冰疙瘩

九级风卷着漫天大雪不停地撕扯着,天地间混沌一片。

有一天早上,班长张月新要带领全班到指定地域执行任务。当地气象部门告诫他们:那里是中国“南极”的“寒极”地区,当年测试气温时,温度自计钟曾因过于寒冷而停止自计,指针“冻死”在零下51℃的刻度上;一场暴风雪,使4名探险者失踪,拉雪撬的几十只狗统统变成了“冰疙瘩”。可是,他们还是毅然顶着风雪出发了。

起初,还有一点路的踪迹,后来连野兽的蹄印也不见了。满山遍野到处是厚厚的积雪,下面隐藏着一个个深达几十米的大雪窟,人一旦掉进去,不等你挣扎着爬出来,就会在零下几十度的酷寒中冻成“冰棍”。

士兵们按照地图上的标志,小心翼翼地往前探索着。

忽然,只听“哎呀”一声惊呼,维吾尔族战士买卖堤不慎摔倒,脚下一滑,“朴”地一声竟没了踪影。原来他掉进了令人谈虎色变的雪窟,众人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张班长的脸“唰”地变白了,他赶快把几条背包带接起来,往腰里一拴,顺着雪迹摸索着滑了下去。下面一团黑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总算摸到了战友的躯体。此刻,这位维吾尔族战士已呼吸微弱,昏迷不醒。

班长急红了眼,赶忙脚蹬手推挖出一个雪洞,才把他从雪魔的“血盆大口”中抢了出来。仅仅摔了一跤就差点丢掉性命,恐怕内地人永远难以理解。

当天,在零下40多度的酷寒中作业10几个小时,晚上返回时,他们眉毛和胡子上结了一层冰,体力消耗殆尽。士兵们瘫坐在雪地上,想喝热水暖暖身子,打开保温壶一看,里面早冻成冰疙瘩……

边防军说,像这样的事在这里根本就不算新闻,简直是“家常便饭”。

硬汉子穿行“无人区”仨战士捐躯界标前

这天,红山嘴边防连副连长施洪飞,奉命率领5名战士到西线“无人区”巡逻。第4天,当他们进入原始森林时,他感到肝部剧烈疼痛,先是满头大汗,后来竟疼得从马上一头栽了下来。

这位壮实的小伙子,患肝炎几年,但他从不当回事。这时战友要护送他返回治疗,他硬是不肯,咬着牙,让大伙把他扶上马背,继续西行。他说:完不成任务,就是咱边防军最大的耻辱!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在国境线上的最后一次巡逻!

从第5天开始,老天似乎有意折磨这位重病在身的汉子。先是风雨交加,接着又劈头盖脸下起了冰雹。战马不停地打着响鼻,“咴咴”直叫,显然连它们都难以忍受。身体极度虚弱的施洪飞,浑身是水,冷风一吹他感到透骨的凉。为避免从马上摔下来,他咬牙伏在马鞍上,双手死死抱住马脖子,继续行进。战友们看到眼前的一幕都流泪了。当晚,几条汉子冻得抱成一团,他们啃着干粮,喝冰雪水,总算熬过了这个不眠之夜。天亮时,施洪飞又发起了高烧,浑身滚烫……

归队后,当医生打开他的胸腔时惊呆了:肝脏已经腐烂,癌症到了晚期,已无法手术!军医们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又一针一针地重新给他缝合了起来……

事后人们对他的这种毅力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医学专家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说,这在生理上是无法解释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

一次,班长余俊杰奉命带领战士刘先兴、王志斌前往库斯特执勤点执行任务,途经17号界标时,突然发生特大雪崩,3名士兵被埋在了几十米厚的雪中。

一个排的战士连续挖掘6天6夜,才找到他们。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悲壮场面震惊了:3名汉子冻得象冰雕一般,仍傲然挺立着,手里还紧紧握着武器。英气盖世,催人泪下!当时3人的平均年龄才21岁。21岁,金子般的年华和诗一样的生命啊!

在这里守防,遇到雪崩、塌方、泥石流是常事,官兵时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仅红山嘴边防连,近年来就在雪山上留下6座年轻的坟茔。一位19岁的战士说,每执行一次长途巡逻任务,我都修改一次遗书的年月日,但在这里守防,我绝不后悔,因为能守卫中国“南极”,足可以让人自豪一辈子!

电话演出,相隔几座雪山

回家完婚,“妻”成别人新娘

“南极”边防军的生活是寂寞的。每年9月到来年6月,1.5米深的大雪就死死封住了通往山下的道路。有时,电话线因冰达坂上深达10米的山谷积雪覆盖而中断。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这里就成了与世隔绝的“雪海孤岛”。

漫长的冬天,书和杂志常被士兵们翻得稀烂。山上虽有一部电影放映机,怎奈翻来覆去就那几部片子,有的“复习”了十几遍,以至画面上的人物嘴一张,士兵们就把台词背了出来。他们就索性关掉扩音机,各人自选角色当“配音演员”。于是,“霍元甲”有了一口带有维吾尔味道的新疆话,“陈真”则是一口地道的四川音。士兵说,“背”电影比看电影过瘾!

每当思念亲人时,战士们就塑雪人来表达情感。想朋友了,就塑朋友的模样;想恋人啦,同样照葫芦画瓢地塑出来一个“她”,这样塑来塑去,雪野上就站满了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梦中情人乃至崇拜的偶像。

一次,军区文工团到边防慰问演出,大雪封山。首长决定,通过刚刚修复的电话,为边防将士演一场!

那天,边防军早早就坐在了电话机前,平心静气地等待着山下人的声音。室内静极了,似乎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忽然,扩音器里传来了首长和演员们的问候声。士兵们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尽管受暴风雪影响线路不好,歌声断断续续,有时除了“嗡嗡”声什么都听不清,但整整90分钟,大家都站着一动不动。兰州籍战士马利胜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次演出!”

大雪封山的日子,最“头疼”的是无法和外界通信。为此,边防军人吃足了苦头。

连长姜晓清28岁了还是光棍一条,首长着急了,特意批假让他“回家找对象”,临走时还下令:“必须圆满完成任务!”

经人介绍,他和家乡一位女工好上了,并约定来年结婚。上山后,他给“妻子”写了一封又一封火辣辣的情书,尽管这些信冬季无法飞过这里的雪山。

来年夏天,冰雪融化,总算盼到了道路开通。他带着14封情书和结婚礼品,旋风般冲出了“南极”。临走时他对送行的士兵说:放心,归队时我保证给你们带个嫂子来!可是,一回到家,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擦着眼泪说:“大半年了,你也不来一封信,人家姑娘说你走后变心了,已经和别人结了婚……”

这位铁打的汉子只觉得天旋地转。

事实上,在这片雪海里,因通信困难“丢媳妇”的远不止他一个。甚至还有不少相貌堂堂又颇有学识的边防军官。他们和外界的接触毕竟太少、太少了。

可喜的是,“雪海孤岛”与世隔绝现在已成历史。如今每年都有直升机飞过重重雪山将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让官兵魂牵梦绕的信件等送到哨所;三年来,上级先后拨款数千万元,改善边防将士的生活设施;先后有9名将军亲临哨所慰问。

一位首长动情地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守卫中国“南极”的士兵!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上大学自费困难生读得起吗?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5/19970510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5/10/22072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