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喜盈
国家教委最近宣布,今年全国高校招生进行“并轨”改革,上大学全部自费。
如何供养子女上大学?这已成为千千万万家庭面临的一个问题。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是否会因此项改革而丧失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已成为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自费上大学势在必行
从国家教委进行的专项统计获悉,当前在校的300万大学生中,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占15—20%,特困生占5%。据先行并轨试点的高校调查表明,一个家庭供养一名大学生,一年所需费用约一万元左右,这是个不轻的负担。
沿袭四十余年政府一揽子承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方法,导致有限的教育经费向高校严重倾斜,培养了少数精尖人才,而打基础的9年义务教育相对较溺,进而影响基本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需求急剧扩张的今天,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国家财力均已无法满足公众需求。我们还必须承认,高等教育收费制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发达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高校收费了,贫困学生怎么办
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先行一步的上海可以解除人们的担忧。记者日前走访了上海虹口区高招办,该办的唐正宗主任说,上海地区高校在去年已全部实行了并轨改革,做到同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收费标准全市统一,同时推出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特困生帮困基金等做法,从而使“不让一位成绩优良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大学”的口号成为现实。
记者还来到并轨改革搞得较好的上海轻工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顾福明介绍了该校推出的十大助学工程。其一是提高奖学金发放面,目前已占学生总数的48.5%,其中,一等奖返回学杂费的80%、二等奖返回50%、三等奖返回30%,仅此项该学校每学期花费50万元。其二是发放各类单项奖,如社会活动奖、学习进步奖、体育奖等。其三是设立学有专长奖,用于奖励参加各类学科考试并获等级证书的学生,获奖额50—200元/项。其四是颁发新生入学优秀奖,凡被录取的省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进校后可获入学奖1000元,高考成绩列该校各学科前10名者可获入学奖800元。其六是设立“帮困基金”,每年数额达42万元,对生活困难学生进行定期补助和临时帮助,冬季送御寒衣被、春节发放来回车费等。其七是对孤儿及享受政府“特困供应卡”的学生半免学费。其八是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该校每年有400余名学生参加,有家教、市场调研、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其九是开展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帮一结对活动,如该校有位离休老干部与一特困生结对,每周末领回家吃住,并经常给零花钱。由于措施落实,虽然该校学生中生活费在165元/月以下的占22.4%,生活费在每月120元以下的特困生占14.7%,但无一人因经济原因而失学。
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然,在向公费上大学时代告别的时刻,亟待转变的是人们的观念。
一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迅速树立自费上大学的观念,如果自费能敦促大学生早日自立,那其意义就远远超出了收费之初衷。
一我们的家庭应将投资的目光向长远延伸,培养一个大学生于己于家于国都有利,故而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时起就筹资并不远矣。
一我们的保险金融业能否将触角伸入这一领域?预计涉足于此的业务将会门庭如市,因为人们正缺少的是筹资的手段。
一我们的高校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消除教育对于社会需要的相对滞后性,使学生早日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果我们方方面面能伸出手来,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就会更加自强自立,更加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