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虢——读“虎”还是读“归”
在中国八百里秦川的最西边,有个很小的地方叫虢镇。这地方小,小的常常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陇海线上的火车时不时路过这地方,因为只是一个三等小站,也总是呼啸而过很少停留。路过这里的乘客往往从车窗里看到虢镇这两个字,也不认识。好在中国字有个特点,不认识的字可以只读那认识的一半,也就蒙个八九不离十。于是许多人便称这地方叫“虎镇”。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念不出这个字的正确发音,把“虢”字读“归”字。外地人称此地为“虎镇”,也许是看到了小镇上高楼林立的虎虎生气。
其实,“虢”字的发音就是“国”字。纪元前六世纪,这里曾经是周朝西虢的首都。也有人称之为“西国”。准确的说,这块地方应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西周王朝从这里渐次东迁之后,中国的历史才有了比较正规的史书记载。
这是北中国一片最富饶的土地。久远的上古年代,肆虐的季节风象搬运工一样,把西伯利亚一带含有丰富营养的腐殖土一层层地吹过来,吹到秦岭脚下,千万年的堆积,形成了土质深厚的渭河平原。当地百姓自豪的形容家门口这片土地时说,今年插一双筷子,明年就能长出两根擀杖;今年插两根擀杖,明年就能长出一挂马车!
就在这样一个小镇上,座落着一个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宝鸡啤酒厂。
慈禧太后亲批 中国有了自己的啤酒工业
宝鸡啤酒厂始建于1956年,那时的对外名称是陕西宝鸡酒精厂。
啤酒这玩意,是地地道道的外国货。大约就在西周王朝东迁的时候,人类的另一处文明发祥地,地中海沿岸的亚述和巴比伦人发明了啤酒,很快在西欧各国风靡起来。直到十八世纪中叶,由于发明了灭菌技术,啤酒才进入了大工业生产,成为西方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中国人那时候不知道有啤酒这玩意,中国人会用粮食酿造白酒。1901年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全世界品酒大会,清朝派小官吏白士章参加。外国人喝了中国的烈性白酒,走几步就跌倒爬不起来。中国人喝了外国人的啤酒,觉得味道不错,很快就喝上了瘾。
于是,白士章回国,向慈禧太后描述了一番啤酒的美味,慈禧龙颜大悦,亲批白银,二年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啤酒厂,国人开始认识这种洋玩意了。
九龙神水天下无双
自从中国本土有了啤酒厂,中国人喝啤酒的人数呈几何形增长,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啤酒产量流动起来,绝对是一条有波有浪的河流。
啤酒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钟爱,在中华大地上,名目繁多的啤酒厂也就应运而生,如森林一般。地处虢镇的宝鸡啤酒厂也就成了这森林中的一棵小树。说是小树,是说宝鸡啤酒厂刚刚破土发芽,就被一群大树遮住了天日。在一九八五年之前,宝鸡啤酒厂的年产量只有五千吨,那只是啤酒长河中的几滴水,既翻不起波,也扬不起浪,同行中谁也没有把宝啤看在眼中,但是,西周王朝留在这里的子孙后代们,血管里奔涌着祖先们东出潼关打天下的血液,人人都有一股不服输的胆气。
现任宝鸡啤酒厂厂长的王禧祥,那时候刚刚脱下穿了二十多年的军装,转业到宝鸡啤酒厂。他和他的一班人几乎全都是转业干部,他们冷静地分析了宝啤在全国啤酒行业中的位置。宝鸡啤酒厂虽然地处偏僻,产量很低,但它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是其它厂家无可匹敌的。这个厂是生产酒精起家的。一九五六年建厂,是全国四大酒精厂之一。所产酒精以质地优良而畅销全国。酒精和啤酒的酿造技术同出一脉,让造酒精的人去酿造啤酒,就象让飞行员去开汽车一样,简直是小菜一碟。更主要的是,虢镇这地方的水好。厂南边的秦岭北坡下有一个被老百姓称为九龙神水的泉眼,老百姓用此水擦身,可治疮疤;长期饮用此水,不但目明耳聪,还很少生病。水流之处,庄稼也显得格外喜人。解放前,人们缺医少药,常有人不远千里来此饮几口九龙神水,保健治病。如今山下还有庙宇碑文。只是解放之后,工农业用水俱增,导致水位下降,往日的九龙神水也无踪影。无踪影是地面水不见了,地下呢?那股九龙神水肯定在地下。果不其然,宝鸡啤酒厂在厂内打第九口水井时,打到三百五十米深处,突见井水汹涌不止,所喷之水晶莹透亮,长者如练,其沫如珠,饮之甘甜爽口,绝非一般井水可比。经国家地矿部门科学检测表明,该井水与九龙神水属同一水系,其矿化度和锶含量均达到国家优质矿泉水的标准,长期饮用,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并可防癌、养颜、美容,具有延年益寿,保健强身的作用。这一检测结果,科学地揭示出九龙神水的全部秘密,神水的“神”原来是含有贵重的微量元素“锶”所致。
1995年8月7日,联合国在我国南昌市召开了一次微量元素学术研讨会。会议确认锗、硒、锶等几种稀有元素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为人类征服癌病指出了一条重要途径。就陕西而言,硒的自然载体是紫阳的茶叶,锗的自然载体是华山的赤灵芝,而锶的自然载体当然是宝鸡啤酒厂那第九口水井中的富锶矿泉水了。
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种酒
水这个东西,咋一看学问不大,细一琢磨,还真让人琢磨不透。
茅台酒中外驰名,玩的是什么?就玩的是水!如果把茅台酒厂搬到莫斯科,搬到华盛顿,离开了这方茅水,那肯定百分之百地玩完。
六十年代初,青海名酒互助酒因其口味醇香驰名西北。后来厂领导突发奇想,因其酒厂所在地互助县交通不便,地处偏僻,便把酒厂搬到省会城市西宁。办公楼盖好了,车间也竣工了,流程不变,工艺不改,只因酿酒用水发生了变化,结果造出的第一锅酒让人难以下咽。无奈之下工厂便添置了五辆运水车,每天从互助县返往四百多公里往西宁运水,想着这下该不成问题了。原水做原酒,难道还能倒了互助酒的牌子。谁料到互助县的水到了西宁,一样的设备一样的工人,就是生产不出来原先互助酒的香味来,谁也说不出毛病究竟出在何处。几经折腾,酒厂元气大伤。后来只好全厂又迁回互助县,再也不敢挪窝了。
清朝那阵,乾隆皇帝要吃哈密瓜。十八马站日夜传递,哈密瓜到了酒泉就烂成一堆瓜皮了。皇帝龙颜不悦,哈密王心中吃紧。那一年清明过后,派三辆牛车赴京。第一辆牛车拉着哈密的土。第二辆牛车拉着哈密坎儿井里的水,第三辆牛车装着赶车人的行李杂物。车出哈密城开始点下瓜种,日夜不停,一路上换牛不换人,按日子算,车到京城,也就是瓜熟蒂落之日。漫漫几千里路途,哈密瓜长在哈密的土里,浇着从哈密带来的坎儿井水,倒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谁料到了丰台,第二辆车上的水用完了,浇了一瓢永定河里的水,哈密瓜竟萎缩生了蛆虫,结果当然是前功尽弃,欲哭无泪。第二年多拉了一车水,乾隆爷才吃上了哈密瓜。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只能酿一种酒,乃是上苍的安排。谩骂也罢,嫉妒也罢,都无济于事。难怪今日的宝鸡啤酒在众多品牌中鹤立鸡群,风靡西北大地。因为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怎能动摇上帝的安排呢?
借东风,宝啤展翅
宝鸡啤酒厂有技术上无可匹敌的优势,再加上神水助威,进军全国,乃至走向世界,当属情在理中,下来就看宝啤人如何运作了。
1985年,国家轻工业部要在全国建立七十二个啤酒专项工程,陕西占了两个,一个建在西安,一个就是宝鸡啤酒厂的扩建。改五千吨为五万吨,产量扩大十倍。
本来宝鸡啤酒厂就伺机要翱翔蓝天,这一下,羽毛在一夜间便丰满了。宝啤人抓住这天赐良机,以最快的速度,一年半时间投产;最节俭的资金,比原计划省下200万元,以最高的质量,一次试机成功,拿下了这个大战役。
主持这场扩建工程的现场副指挥就是现任厂长王禧祥。王禧祥走马上任却忧心如焚。产量虽然比先前提高了十倍,也只是一棵小树才挺直了腰杆,在众多的啤酒厂中,宝啤还是很不起眼。啤酒是大工业生产,不上十万吨二十万吨,成本就降不下来,成本降不下来就不能占领市场,占领不了市场,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今国家扶了一把,小鸟儿有了可以展翅的羽毛,但要想成为一只大鹏,俯视中华大地,实现宝啤人的夙愿,王禧祥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头人,第一是给国家多创利税;第二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每年能增值若干;第三是全厂职工的工资每年能增加多少。这就叫上能报效国家,下能体恤工友,中间能保住工厂时时壮大。这是新时期对一个企业领导人最高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一位企业家的试金石。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
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王禧祥接到任命。四月一日那天下午,他漫步登上五丈原。五丈原离厂区不远,就在陇海线以南。那时节,清明临近,放眼望去,麦苗早已返青,大地一片墨绿;几畦油菜花点辍其中,黄得耀眼。谁家的桃花在柳丛中一片烟雾,一道流霞?五丈原上处处仙境,步步瑶池。王禧祥登上五丈原并非幽思突发,凭吊古人。上任伊始,他还没有逸情闲致,他要登高,理一理脑中的思绪。但登上原顶,还是不由想起了一千七百三十年前的那年秋天。那一日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日:“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情沉重。一代良相,当夜便撒手人寰。把一腔热血,满腹鸿图付之东流。年过半百的王禧祥突然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短促,诞生一种紧迫的使命感。过去讲为官一任,要富民一方,今天他当上了这个厂长,就绝不能混日月。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宝啤名扬天下,令同行们刮目相看。就在这一刻,他给自己定了一个高标准的任期目标。
他想干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他想在他的任期内把啤酒产量推上去,最少推到十五万吨以上。这就是说,再建三四个年产三四万吨的中型啤酒厂,而且不要国家拨款。
第二,他想给职工盖七八幢家属楼,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厂里职工的住房太紧张了,许多职工都租农民的房子住,每每中班和夜班交接的时候,农村里便是一片狗咬声,弄得鸡犬不宁。
第三,他想给厂里买一台全自动啤酒分析仪。听说瑞典产这玩意,每台要十几万美元呢,全国也只有一二台。
第四,第四呢?他想到给国家应每年上交二千万元,给职工每年增加二千元工资。然后再用一千万壮大企业的实力。他扳着指头数了一下,灵机一动,就定了一个名字,叫“212”工程。
第二天他回到厂里,和党委书记田长才,常务副厂长石耀堂等一班人一商量,立即就着手制定新的管理方案。他的这个班子共十个人,其中九人都是军转干部。一声吼,部队上那一套就出来了。全厂大讨论,讨论了三天三夜,达到共识后,新的管理机构开始运转起来。
这时候,全厂已有职工三千多人。他们之中有很会算帐的人。他们把王厂长这个212工程算了一算,不由大吃一惊。便找到王禧祥问:“厂长啊,你那个212工程我们不明白。给我们每年增加2000元收入,是递增呢,还是增加2000元就停下来算了。”王禧祥故意开玩笑说,当然是增加一次就算了,增加的太多了,我怕你们都成了财主。工人们说,就这也不错,跟上你干,一增加就是二千块,值!第二天下午王禧祥在全厂大会上拍着胸脯说,我讲的212工程是个递增数字!今年给国家上交税金2000万,明年就是4000万,后年是6000万,再后年就是8000万,全厂工人的工资也一样,五年以后,每人增加到一万元以上!
好家伙,这样每年增加下去,到本世纪末,每人就要增加年收入一万六千元以上,那可就真正的成了财主了。这有可能吗?许多人都表示怀疑。
到这篇文章落笔的时候,王厂长任职已整整四年了。如果说四年前在五丈原上只是画了一张蓝图,而今蓝图全部变成了事实。
第一,他把啤酒产量搞上去了。九六年产销啤酒十三万吨,比蓝图上的还多了三万吨。这就等于说,他又建了四个年产三万多吨的啤酒厂。按最低估计,建一个三万吨的中型啤酒厂,国家要投一个亿。他建了四个,只花了不到八千万。这中间就给国家贡献了四个多亿,而且周期又短,质量又好。
第二,原先只想努一把力给职工盖上七八幢楼。如今,十座家属楼拔地而起,早有七百多户搬了进去。
第三,那台全自动啤酒分析仪他从瑞典买回来了,花的不是美元,花了一百多万元人民币。有了这台分析仪,便保证了产品的百分之百合格。别的地方有没有,有几台他不清楚,反正西北地区就他这么一台。
第四当然是全面完成了。九六年宝鸡啤酒厂向国家交税八千万,职工工资达到了八千元,工厂也拥有了4.8亿固定资产。
第五呢,第五是原来蓝图上没有画上去的,那就是国家方圆委质量认证。这是一件大事情,同行中的许多厂家还迷迷糊糊弄不明白什么是方圆认证的时候,宝鸡牌啤酒的颈标中心位置就已印上了“方圆标志”。
什么是国家质量方圆认证呢?
质量方圆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科学的质量保证制度,是提高产品信誉,维护广大用户和经营者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一项有利措施。获认证的产品,除接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免于其它检查,并享受优质优价、优先推荐评为国优产品等国家规定的优惠条件。
宝鸡啤酒厂于1995年3月就通过了中国方圆质量认证。成为省内啤酒行业唯一认证厂家。
因为质量认证依据的是IS09000系列标准,而IS0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所以,通过质量认证就意味着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从而就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
如今的宝鸡啤酒厂,早改了昔日模样,年产啤酒18万吨,富锶矿泉水10000吨,发电6000万KW.h,酒精3万吨,玉米油2000吨,精饲料2万吨,二氧化碳1万吨。其中酒精产销量居全国第四,酒精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啤酒年产销量居西北之首,在全国800多家万吨以上同行企业中排名第22位。宝啤是陕西省49个利税大户之一,是陕西省“最佳效益明星企业”,中国轻工业200强之一,全国轻工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省级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厂长王禧祥是全国轻工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优秀军转干部劳动模范。受到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宝鸡啤酒厂已从森林中冒出了头,变成了一棵摇不动扳不倒的大树。在如今的中国啤酒行业中,提起宝啤,提起王禧祥,会立即升起一片尊敬的目光。
虢镇这块小天地上的一个市属企业何以能这般红红火火?看到流水线上那忙忙碌碌的工人,真为他们感到幸福。这里没有下岗职工,也没有特困职工。有的是宝啤人自己组建的“宝啤秦腔剧团”那高昂的《下河东》和《辕门斩子》。和宝啤几乎同时起步的啤酒厂在陕西有12家,那些厂的景况如何呢?有的半停产了,有的被外省兼并了,有的倒闭了。再也没有一家敢和宝啤唱对台戏了。宝啤走到这一步,容易吗?
走进厂区,横空有一幅耐人寻味的大标语牌,上书:“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知道这句话词出何处,但肯定是高人的箴言。王禧祥把这句警示语高高挂在全体职工的脑袋上面,不但是他治厂的格言,也是对自己的鞭策。一个企业,如果今天不努力,不抓住到手的机遇,明天就会朝反方向变化;一个企业如此,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难道不是如此?如果有可能,这句话应该挂在天安门上,一定会让十二亿中国人都砰然心跳。
王禧祥在他任期的这四年之中,一手握住上苍赐于他的九龙神水,一手抓厂子的半军事化管理,这两点,是他制胜的法宝。
锶——宝贵的微量元素
因为有了含锶的九龙神水,宝鸡啤酒就有了仙气。那不是凡人村姑靠化妆品招摇过市;那是仙水下凡,扫亮了国人的眼目。用九龙神水酿造的宝鸡啤酒,除了和众多啤酒一样,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液体面包”,它还是有别样啤酒不可能具备的特殊功效,那就是它的保健作用。今年刚开春,王禧祥把宝鸡啤酒运进了中南海,应邀向著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汇报研制开发富锶矿泉水特制宝鸡啤酒和宝啤近年高速发展的情况。于若木教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的夫人,一生致力于微量元素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于老品尝了宝啤之后,97年3月19日欣然提笔,写下了一段专家评语:返朴归真,崇尚自然,是现时的风尚。陕西宝鸡啤酒厂利用含锶矿泉水生产的啤酒,其“锶”含量高达0.59——1.03毫克/升。
锶这一元素,到现在为止尚未定作人类的必需微量元素。但是近年,科学家对微量元素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证明许多疾病,如龋齿、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胃溃疡、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生与粮食蔬菜中锶的缺乏有关。
据国内学者研究,锶元素与钙参与人体牙齿及骨骼的构成,并且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这些研究为锶元素于人体的必需性提供了证据,并建议将锶列为人类的必需微量元素。
锶矿泉水在古代视为神水,那是凭经验认识到它的保健效果,而现在则是经过分析测试得出的科学论据。
科学家们还要继续观察测试,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锶元素将定为人类的必需微量元素。
愿广大消费者了解富锶矿泉水的价值,并从富锶啤酒中受益。
于若木教授的这段专家评语在啤酒行业中流传开来之后,招来的不是嫉妒,也不是眼红,而是深层次的思考:这个流入中国近百年的舶来品,到了当今中国人的手中,中国人会运用中国大地物华天宝的自然优势,让啤酒发扬光大,变成一种既有营养又可防病治病的保健饮料,这大概是几千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苏尔曼人所始料不及的吧!
优质的富锶宝啤以它无法比拟的优良品质很快就占领了相邻几个省市的广阔市场。就以西安这个西北最大的城市为例,一九九六年的市场履盖率已达到百分之七十。如今的西安市民,坐上餐桌之后,来一瓶黄宝鸡已成了口头禅。占领市场,打开局面,是何等艰难。哪一家企业不企盼自己的产品为消费者津津乐道?这里面,浸透着宝啤人一段辛酸的往事。
想当初,东边150公里之外的西安大市场,广大消费者对宝啤十分陌生。一个偏远小镇上生产的啤酒,要和众多世界名牌、国内名牌啤酒一比高低,简直有点让人不可思议。这还只是消费者感观上的浮浅认识,更要紧的是,市场如同战场,看不见的硝烟在每张餐桌下风涌流动,外乡人想伸一只腿进来,几十把大刀会齐刷刷砍过来,把你砍死在餐桌下面,连尸首都不准收。
但是王禧祥和他的战友们坚信,只要在公平竞争的大前提下,靠产品的质量,就一定可以攻下西安这个通向世界市场的桥头堡!
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
中国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就是:厂家只管生产,商家统揽销售。过去是国营大公司包打天下,改革开放,市场搞活了,企业学会了在市场上自我找代理商。这种选择,不拘一格,要有实力并且愿意承担代理商的角色就行。
王禧祥的惊人之举就是:缩小代理商经销范围,由厂里派出人员组建自己的直销网络:大中城市组建销售公司,重点县城设立直销门市部。变坐商为行商,改代销为直销,四面出击,八方安营,宝啤厂的人形象地称之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有人说这样不好。王禧祥说:“哪咋个不行呢?农村的老太太小媳妇都能挎上篮篮到市场上去卖自己家的水果鲜菜,咱就不能卖自己产品么?”
王禧祥说干就干,很快组成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撒向省内各大中小城市以及山西、四川等地,筹建宝鸡啤酒在各地的销售公司。自己则亲自带领一队人马闯入古都西安。
王禧祥对西安采取的是大兵团作战,70多名销售人员开进西安城,挨门挨户送货上门。不少商店都惊奇地说:“你们究意来了多少人?刚走了一拨又来一拨。”
开辟一个市场,远比战争中攻一个山头难的多,因为你是在做生意。所谓“上门的生意难做”。这确是用苦涩的泪凝铸的真理。要人家承认你、接受你,除了货真价实外,还得讲究做生意的艺术。
王禧祥走到灯火辉煌的南稍门夜市上,见一位老太太在卖面条。王问老太太愿不愿意在她的小摊摆几瓶宝鸡啤酒卖?老太太直摇头。王便对老太太说:“我来替你擀面,我是西府人,擀面擀得好的很。”王厂长为老太太擀了几案子面,老太太直夸擀得好。王厂长便说:“那咱就是熟人了,这啤酒放你这卖,不要钱。”
第二天,王禧祥又来到老太太的摊上。老太太忙说:“那酒卖了,人家喝了后说蛮好哩。你再给咱掂些来。这回我掏钱买你的。”
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靠70多人的日夜奔波,磨破嘴皮子的游说,加上新闻媒介,宣传舆论的助攻,终于使西安人对宝鸡啤酒有了认识,20多天时间,销出啤酒1千多吨。1993年6月初,宝鸡啤酒厂西安销售公司正式成立,到年底就在西安市场销出啤酒4300多吨。继而,1994年销售量达到1万9千多吨,如此销量猛增至96年的6万多吨,宝啤在西安的市场履盖率上升到80%,并且体体面面地摆在了西安喜来登大酒店、金花饭店等各大涉外宾馆的餐桌上。
经过几年的市场攻坚,宝鸡啤酒已在陕西的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汉中、渭南以及邻省的四川广元、绵竹,山西的临汾,河南的三门峡等市成立了13个直销公司。这些公司直接调控市场,使宝鸡啤酒厂充分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这种直供直销的办法不仅使厂方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消费者也免受“宰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现在,宝啤厂撒在外面的直销队伍已达700多人。王厂长说:“还要扩大,明年将增加到1000人。”
质量,宝啤的生命线
质量是什么?质量就是消费者口袋里的人民币;质量就是消费者眼中的聚焦点。只要消费者满意,一切人为的,明着来的暗中来的小动作都屁事不顶。军人出身的王禧祥,拿出了当年带兵的一套经验,首先从士兵的素质抓起。他要求全厂职工必须出早操。出操这个军事术语对于生活在五丈原下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既陌生又新鲜。每天早晨上班之前,全厂工人集体作操,一个人也不准缺席。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看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看什么?就看你的内务整理得怎么样?就看你的队列怎么样?能不能令行禁止,能不能精神焕发。战斗力稀松的部队,必然是一支松松跨跨的连被子都叠不好的部队。那些训练有素,一呼百应的部队才是战场上的强劲之旅。出操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干起来艰难,长年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全厂几千人,男女硬是被王禧祥训练得齐刷刷地稍息立正。几年下来,前来参观的人都说,宝啤不象工厂,更象是一座军营。不管叫一声谁,一声“有”字便站到你面前了,站有站的样儿,坐有坐的相儿。有这样一支素质极高的职工队伍,他们手中的产品必然和他们的素质成正比。几年来,宝鸡啤酒没有一瓶不合格,没出过一次质量事故。
王禧祥常说,我们的质量若是百分之九十九,那么,剩下的那个百分之一到了消费者手中,就成了百分之百的不合格!出了质量问题,宁肯损失百万,也绝不能让一个质量问题在市场上亮丑。一次,一批酒瓶上的商标印刷出了问题,王禧祥果断命令:这批商标全部烧毁,一把火就烧掉了三十多万元。还有一次,一锅麦芽理化指标不合格,五十多吨麦芽全部倒掉。
啤酒瓶子永远是啤酒厂的大难题。大量从市场收回的旧瓶子,那里面什么都有,全国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是用洗瓶机来清洗瓶子。王禧祥却有点不相信机器。机器再好,可是机器上没有长眼睛,万一哪个瓶子里留下一个污点,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桩罪过。于是,王禧祥决定,长年雇佣近百名眼神好的民工在旧瓶进入洗瓶机前先人工清洗一遍。清洗好了互相检查,没问题再进入洗瓶机清洗,仅此一项,每年都要多付出几十万元的民工劳务费。而这一为消费者极度负责的作法,却受到了“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的高度赞扬。
严格的管理制度造就了高品质的宝鸡啤酒。使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下都经得起任何检验。在宝鸡啤酒所获得的五十多项大奖中,多数都是权威的检测部门,通过市场抽查而确认之后,方颁发给奖状。
有了过硬的产品,也就有了过硬的销售策略。宝鸡啤酒厂大声地告诉所有销售宝鸡啤酒的市场人员,咱们是市场厂商共建,利益厂商均沾,风险厂方独担!我的酒,如果你卖不出去,绝不让你受一分钱的损失!
一九九七年元月二十八日,宝鸡啤酒厂在西安城堡大酒店举行对销售大户现场奖励大会,三十四辆微型汽车一次奖给销售宝啤有功的单位和个人,这一举措,让同行们惊叹不已!会上,王禧祥又一次拍着胸脯说,今年哪一位能突破销售2000吨宝啤,年底我奖他一辆桑塔纳2000!哇,桑塔纳2000,名车呀,一部车要20多万元呢!
王禧祥要干什么?
王禧祥密切地注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王禧祥的观念非常明确,工厂就是要不断提高效益,就是要每年以2000万元的速度递增税金,就是要以每年2000元的平均增长速度为全体职工谋福利,就是要每时每刻壮大企业的固定资产。一九九七年,他提出年产突破20万吨大关,向国家贡献一个亿,让全体员工收入过万元。
20万吨就是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了,就有了和国内几家大企业一决高低的气势。20万吨,就可以东出潼关,直逼京师,从而走向世界了。
这是何等的气势!有那么一天,啤酒这玩意,通过宝啤人的手再回到诞生它的老家时,它一定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良好感觉。
王禧祥是宝鸡啤酒厂邻县岐山县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周王朝的子民。他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当过农民,当过生产队长,后来又参军,官拜副团职。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十几年工厂生活的磨练,终于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企业家。从他接任厂长那天起,他就把那位诸葛孔明的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精神视作自己的座右铭。五十四岁壮志未酬的孔明先生病故在宝鸡啤酒厂旁边的五丈原上。后来杜工部和白乐天分别有诗叹日:……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百万兵……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大丈夫生于斯世,壮志不酬肯定是人生的最大憾事。王禧祥庆幸自己,终于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上遇到了清明盛世,有了一展自己雄才大略的社会大背景,而不会象那位人人敬仰的诸葛孔明先生,遗恨九泉。当他以五十四岁的年龄再次登上五丈原告慰诸葛孔明其灵的时候,东取长安已稳操胜券,通向世界的罗马大道也已铺在他的面前。他把宝鸡啤酒厂的未来目标规划圈定在与世界接轨的蓝图上,用血和汗,豪气和胆略夯实着自己脚下的土地,他一定要让宝鸡啤酒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拿到世界上,坦坦然然地接受各国消费者的各种检验与评比。到了那时候,五丈原下的虢镇,不再只有诸葛亮饮恨千古的遗迹,有的是一座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型企业——宝鸡啤酒厂!
让人们以美好的愿望拭目以待吧!
1997年3月7日,全国著名营养学专家、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于若木教授在中南海为宝啤题词“炎帝故里富锶啤,饮品保健共一体”。
厂长王禧祥带领厂领导班子亲临18万吨啤酒扩建工程现场指挥。中为厂长王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