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毛泽东瓷画像故事

2023年09月28日

文/杨恩生

在拆旧仓库时,一民工将一些毛泽东瓷画像捡回家,后来就随随便便地卖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其中一件瓷画像,香港一古董商愿出2.8万元购买!

事情得从1951年谈起。

国庆节前夕,江西省九江市政府号召各界知名人士,向北京献礼、向毛主席献礼。

作为江西陶瓷画家的胡铭先生,早年曾为孙中山先生作过画。解放后,他也曾萌发给大救星毛泽东主席作画的念头。

这次,市里号召向北京献礼、向毛主席献礼,“我何不就画幅毛主席的像呢!”他灵感一动,按照解放初期,毛主席的一张标准像为蓝本,画了起来。

不多久,一件《毛泽东瓷画像》完成了;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把主席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

画高56厘米、宽40厘米。胡铭用了双层木料作框,里层为金黄色、外层为棕黑色。于是,把这幅精心制作的瓷画像,作为礼物,直接寄给了毛泽东主席。

时不久,胡铭竟然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一封来信,他急急忙忙拆开一看:胡铭先生:

为庆祝国庆,你给毛主席的信一封及《毛泽东瓷画像》收到了,对先生的盛情深表谢意!

致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

胡铭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他逢人便说,我给毛主席画的像北京收到了!毛主席收到了!

此举轰动了整个九江城,甚至整个江西,胡铭也因此闻名。

但是,作为毛泽东主席的礼品,此画本应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收藏,怎么会流入到民间的呢?

这便是在“史无前例”的“特殊岁月”产生的“特殊事件”一

“文革”中,精制毛泽东像章风行神州。那时,人们曾用各种材料来制造毛泽东像章,如金、银、铜、铁、铝合金、瓷、有机玻璃、竹、木等。问题就出在这个“瓷”字上。

1968年后期,制造毛泽东像章达到顶峰时,上面突然下了一道命令:“瓷”像章一律停止生产发行。

其原因很简单——瓷像章是“烧”制而成的。这原本纯属生产制作过程,怎么能将“火烧”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

然而,特殊的年代就会产生特殊的脑袋;有特殊的脑袋就会产生特殊的联想。不要说拿毛泽东的像到火里去烧,那时,就是把主席的像挂歪了、像章挂的不是地方,也要按“现行反革命”抓起来;怎容人拿毛泽东的像,到火里去烧——那还了得!

这些,今天听起来象是讲“神话”,而那时候却是事实;瓷像一律停止生产发行。

因此,胡铭1951年送给毛泽东主席的礼品《毛泽东瓷画像》,也不例外地遭到了厄运。

就在这特殊的年代里,中共中央办公厅把这幅画像,寄回了江西省革命委员会。

可当时,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对这一事件也不好处理,只好存放在仓库里。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才有“关于上缴毛泽东主席像章(包括各类画像、印刷品)的命令”;但出于人们对毛泽东主席的缅怀,没有上交,而更多的人们,把他视为当代文物,视为藏品,纷纷流入到民间。

具有戏剧性的是:在清理仓库时,民工将瓷像捡回了家。后来便随随便便、得几个小钱把瓷像卖了出去。

几经辗转,便到了古董商手中。最后,“中华毛泽东像章收藏研究会”会员查淮礼,又以高价从古董商手中购得。

最近,香港一古董商愿以二万八千元收购,被查淮礼谢绝了。

上篇:一位中国少女的传奇
下篇:马会计马虎许骗子得逞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5/17/22089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