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案”的名字叫张宏发,是政法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因善办经济大案而名扬古都西安。他1978年调入西安市检察院后,一直战斗在反贪污贿赂的第一线。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检察官”、“全国十杰检察官”提名的殊誉,最近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然而谁能知道,在荣誉的背后老张付出了多少艰辛。
做一名合格的侦查员,必须是博学多识的“杂家”。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只有勤奋学习。几十年来,张宏发写的学习和心得体会就有88本,剪贴的报纸、杂志,涉及了政治、历史、刑法、民法、经济法、思想品德、医学等多方面知识,并坚持办一案、学一案、长一智、会一法。在办理西安腊味商店的“米猪肉案”和西安油脂公司的“毛豆油案”中,他曾请教学者、当徒弟、拜专家,直到弄清“米猪肉”“毛豆油”是含有何种物质和二者的潜在危害性,才进入调查,将两案办成了铁案。
“秉法执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1994年2月,临潼县检察院对瑶光旅游集团广告公司经理魏高奎贪污1.1564万元提起公诉。魏高奎翻供,辨护律师也为其出示了“新证据”。检察部门明知“新证据”有假,却只判了原告1年。张宏发受命前往,查出魏一案中,有公安、法院检察干警黄立志等人为魏作“内线”,并挖出魏犯贪污5万元新的犯罪事实,魏犯由原判1年改判19年,6名司法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此案曾引起中央政法委书记任建新、副书记罗干的重视。在高陵办刘昕乾一案时,41名被告人中有两名是检察系统内两位检察长的直系亲属,张宏发没有因与两位检察长要好的交情而放松两名被告,照样传讯、逮捕直至提起公诉。张宏发常提醒单位同志:“我们搞的这项工作是在染缸的边沿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秉公办案、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做到不为金钱所动、不为色情所诱、不为人情所扰。”
1995年,为办理刘昕乾贪污贿赂一案,他在高陵奋战265天,五进五出周至,查了150个单位、200名证人,加班240多个。查出31案41人,涉及工商局长、粮食局长、副局长、公路段段长等干部20人。这起贪污贿赂大案得以侦破。在此期间,张宏发两次病倒,仍边打吊针边办案,胃病复发,他只好用拳头顶住胃部给领导汇报工作。办案回西安,当他看到卧病在床的老伴,心如刀绞,但一想到案子,稍作安置又投入办案。1988年,市、区两级检察院先后对胡家庙肉食副食商店经理范如意、营业员李书长合伙贪污贿赂问题进行调查,因办案人员的侦查意识不强,此案被“搁浅”,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群众呼声强烈。张宏发带领侦查人员从没查过的线索人手,奋战20天,侦破了范如意、李书长贪污公款24余万元,行贿5万元的犯罪事实,此案又带出了一串13案。今年,他协助碑林区检察院查一个难案,被告和证人全部翻供,经张宏发等人日夜奋战,除将被告王秉文受贿3.46万元的罪证落实外,还查出王秉文受贿30多万元的犯罪事实,又带出西电职工医院院长王宏博和政法系统司法人员等一窝子11案14人。张宏发秉公办案,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人们自发地为他送锦旗、鸣鞭炮,还用诗词条幅赞扬他是“贪官污吏的克星”,是“张青天”、“张大案”。
在荣誉面前,59岁的张宏发却显得非常不安,更感到时间的紧迫,他说:“我只做了自己份内的事。我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加倍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本报实习记者冯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