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原因
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失业。通货膨胀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投资规模过大,从而带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另一个原因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初都处于产业结构失调的状态,在发展过程中,这种状态可能变得更严重,这就叫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计划体制下并非不存在通货膨胀,存在的是隐蔽的通货膨胀,即表面上看物价不上涨,但有钱买不到东西,要凭票购物。控制这种隐蔽的通货膨胀要靠严格的价格管制来实现,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取消价格管制,取消价格管制,物价就会上涨。
我国的失业问题
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失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失业问题?因为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按照一般的说法,大概农业人口要降到人口比例30%以下,这个国家就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里去了。从原来控制的70——80%的农业人口,降到30%以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就会涌向城市,就会造成失业。
在计划体制下,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国营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要改变以往那种“3个人的工作5个人做,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状况,只能把多余的人精简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倒闭了,破产了。这样,中国的失业人口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农村多余的劳动人口;另一部分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精简下来的失业人口。
失业问题比通货膨胀更令人担心,因为失业问题牵涉到社会治安。只有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就业率就会增长。因此,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发展经济。
沿海和内地的收入差别
沿海和内地收入的差别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呢?有合理的部分,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别;也有不合理的部分,表现为资源价格的不合理。这是沿海剥削内地吗?不是。沿海没有权力制定资源价格,资源价格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中央也知道这种价格不合理,但担心一旦达到合理会引起物价失控。因此,资源价格的合理化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地区差别还表现为个人收入的差别。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差别并不大。因为国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有国家统一标准,只不过有些企业效益好一点,工资外收入多一些,这种情况在内地和沿海都有。农民就不一样,沿海农民有许多优势:乡镇企业发达,多种经营,气候条件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网。
企业在改革中的产权流动
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产权转让问题。没有产权的转让,企业改革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什么要有产权转让?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是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条组成的,木桶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条。有两个办法可以使木桶容量增加,一是取长补短,二是拆掉木桶让其重新组合,但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这两个办法都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些木条分属于不同部门,生产要素的跨部门流动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交换转让,既可优化资源的组合,又可调整产业结构。
“靓女先嫁”和“保护民族工业”
单纯讲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不够的,今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和技术革新结合在一起。而技术革新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者结合中国企业才有希望。资金可以从国内证券市场筹措,也可以引进外资。据说在广东省有人反对“靓女先嫁”(国有企业嫁接外资)。这种看法对不对?有一个问题是“靓女还能靓多久”?当今世界,技术革新突飞猛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今天效益好不等于3年后效益好。
保护民族工业也是热点。香港就要回归了,回归后,香港人在大陆的投资是不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算不算民族工业?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人在大陆办的企业算不算是民族工业?华侨在国内的投资算不算民族工业?我认为民族工业的涵义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假如我们的股权在一半以上算不算民族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应理解为保护境内的工业。保护中国境内的工业有两个条件:一是根据产业政策对某些新兴行业加以保护;二是任何保护都不能是永久保护,永久保护是保护落后。(1997.5.15《陕西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