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泉琳
在巴山腹地玉带河边的山城宁强,人们至今尚在议论着:大街小巷的大字报是怎么消失的;大长沟乡的“一把手”是如何揪出来的。每谈到这些,说者、闻者总是眉飞色舞,啧啧夸奖县上一班德高望重的白发老干部。
七条规定颁布的前后
1995年初秋,宁强县城内一夜之间突然大街小巷贴满大子报、小纸片,上面的内容有揭发经济不清贪污受贿的,有讽刺游山玩水公款吃喝的。与此同时上访告状者络绎不绝。一个仅有3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出现这样的不正常的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而在此前后的日子里,宁强·的老干部工作基本被冷漠搁置着,连工资和医疗费都保证不了。
面对街头巷尾那些让县上个别领导恼火的大小字报,不少群众跑到万忠勇等老干部那里探听看法。万忠勇,大军西进时期的老干部,原宁强县政协主席。他严肃地告诉来者:“这种贴大小字报的做法坚决要不得。弄错了是要犯罪坐监狱的。你们如果确实关心咱宁强,就应该直接到县委、县政府当面反映。”县上其他几个老干部的看法也大致相同。来人回去一宣传,闹腾的人心里一下没了底。万忠勇他们到处表明自己的态度,还去几个停产企业厂里做工人的安抚工作。没过多久,那些大字报小纸片消失了。
1995年12月12日,在宁强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万忠勇作为老干部代表慷慨陈词,批评了对老干工作的冷漠、无情,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县委新任书记庄长城激动地说:我们连宁强100多号人的老干部问题都解决不好,还当什么领导!
不久,县委新班子在老干部中选了5名代表,参加各种决策性的常务会议。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他们当群众的代表,又是领导的“巡按”,他们把县上一些重大政策包括领导的政绩和苦衷辛苦及时向群众宣传,又把群众的一些意见或建议上达给领导。
1996年正月十五那天,县委请来老干部提意见。老干部们严肃而恳切地提出了个别领导的作风问题、吃喝问题和机关买车问题等。
县委在这次会上当即形成了包括不再买车、不许公款吃喝、不许进高档娱乐场所等有关廉政的7条规定。
7条规定颂发之后老干部宁仲琦找到庄书记,说这7条规定敢不敢让我向社会宣传。庄书记当即表态:大力宣传!让群众都来监督我们领导干部。
于是,宁老一笔一划将这7条规定抄写在闹市区一块黑板上。这样,群众心中有了谱。哪个干部进了歌舞厅,哪个领导在大吃海喝,大家就盯上了,一会功夫就能传到老干部耳朵里。
老干部代表安占生、任重学等还被聘为党风廉政监督员。1996年10月,老同志配合公安部门明察暗访,检查了县城27家娱乐场所,第一天晚上即查出某机关一帮人公款招待上面客人的事来,当即责令其自己掏腰包付了款。
几个老干部揪出一个蛀虫
时间要追溯到1993年,宁强县阳平关区老干部的离退休金已拖欠了4个多月,医药费更长达10个多月之久未报销。
一天,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李宗信领导大家学习中央文件,展开讨论。提起腐败现象,老同志深恶痛绝:我们打下江山,岂让败家子挥霍。你一言我一语,言辞越来越烈。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对准了大长沟乡,党委书记胡玉山。胡玉山家经济开支的反常,彩电冰箱音响华啦啦搬了回来。经过闲谈和社会调查,证实胡玉山至少在水利款和招待款上经济不清。
李宗信感到事关重大。这个土改参加革命的原宁强县委组织部长有着极强的党性原则,他及时向区委书记和区长反映了这个问题。
区领导极度重视,立即组成调查胡玉山问题,查出账务中有47万款项落不到实处。
接着,纪检委和检察院出面调查,查了半年,结果出来了:胡玉山贪污受贿12000多元,3年来个人挥霍公款4万多元,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13年,缓刑4年。涉及其他人员问题,一律作了退赔并给予批评教育。
图片说明:作者与老干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