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城
1997年4月6日,地处祖国版图“鸡尾”部的新疆伽师地动山摇,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了6.3级和6.4级两次强烈地震。消息传出,引起亿万人的广泛关注。
令人不解的是,自今年元月21日以来,该地区已先后发生6级以上地辱5次,5级以上地震4次,4次以上地震41次,大小地震在短期竟多达2400余次。据考证,这种情况在全世纪都是罕见的。
“为何会出现如此怪现象”?难道伽师真是传说中的“火山口”吗?日前,笔者带着这些疑问,专门对此进行了采访。
伽师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边缘。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重镇,也是通往中亚及其它西方国家的通道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该地还有“甜瓜之乡”的美称,早在南北朝时,“伽师瓜”就已闻名华夏大地。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被维吾尔族同胞称为“繁荣昌盛”之地,近期数十万军民却投入了抗震抢险之中。一时,伽师连续大震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难解之谜”。
有关专家通过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监测研究中心苏乃秦主任介绍:自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进入了第5个地震活跃区,这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1988年至1995年上半年为活跃第一阶段。1995年下半年就进入了高潮阶段。在这个地震活跃期中,新疆又处在地震活跃范围。而阿图什喀什、伽师一带,位于南天山地震带和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交汇区,帕米尔地区又位于世界大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西北端,因此伽师历来是强震多发区。这从历史上的记载中也可见一斑。
这位研究了23年地震现象的老专家,站在中国西部及邻区大三角地震示意图前,进一步分析说,伽师地震是标准的“震群型”,这种地震来得快,震级大,活动时间长,一般为半年左右,之后才逐渐趋于平静。发生伽师震群型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在附近的柯坪县断裂上发生的阿图什(地区)地震,只释出部分能量,将岩层下剩余的能量推移到了伽师地区。这位专家肯定地说,伽师岩层下肯定原以积累了相当大的能量,它同柯坪断裂传递过的能量加在一起,致使应力超过岩石强度,造成岩层破裂发生地震。
由于伽师岩层不是断裂岩层,地下能量在岩层应力的冲撞中不能一次完成,所以6级以上地震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