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透视

2023年09月28日

文/冷向洋

假劣商品,无处不在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1996年,仅工商部门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就近千种,标值15亿元(全国人均1元多)。假广告、假商标、假名牌、假合格证、假劣汽车、电器,假劣种子、化肥、农药,假烟、假酒、服装、书画……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用品,只要好销,便有假冒伪劣上市,越是畅销的品牌,假货越多,比真货还多。正如一位人大代表所形容的:现在除了骗子是真的,哪里没有假的!

——浙江富阳市永庆村,1995年春从市种子公司购入威优63稻种,种植晚稻2086.8亩,由于是假劣种子,颗粒无收,按前三年平均亩产计算,损失稻谷100多万公斤。

——山东曹县陈河村,1992年7月5日,两岁女孩陈芯腹泄,卫生所孟医生给她注射了硫酸卡那霉素后,20分钟死亡。8月7日,孟医生又用这种药给孙女儿注射,亦20分钟死亡。经检验,该药为氯化琥珀胆碱,不法分子换贴商标后出售,有关部门虽采取紧急措施,仍有7人用药后死亡;

——1996年6月—7月,云南会泽县部分乡村突然发生一种怪病,患者头昏、胸闷、呕吐、四肢无力,随后双目失明,数小时后死亡。经检验,系饮用散装白酒造成的甲醇中毒。公安部门查实,是当地农民李荣平,用甲醇勾兑白酒13吨多,以每公斤3.60元的价格销售,致192人中毒,其中死亡36人,重伤致瞎6人;

据全国打假办统计,1992年以来查处的8起假酒案,共700多人中毒,75人死亡;

致人伤残、死亡的,并非只有假药和假酒,据山西、安徽、北京、重庆等省市的部分消费者协会统计,1996年因假劣啤酒瓶、压力锅、电视机爆炸,劣质化妆品、劣质食物中毒,消费者受伤的125人,残废53人,死亡36人。

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体人员,一些集体企业、国营企业,连某些为防止假冒伪劣而成立的“专营”公司(如盐业公司、种子公司),甚至负有“打假”之责的某些部门,直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也在支持、纵容或参与,因此,制假售假者有恃无恐。

打假者,反遭打

打假面对的是一个制假、售假、护假的利益集团,因此,无论是消费者个人(如打假英雄王海)或是打假机构(如各级打假办、工商局、消费者协会、技术监督局等),在强大的利益集团面前,总是身单力薄,被围攻、殴打已习以为常:

青年张磊,被称为湖北的王海,去年8月16日,他同另外3个青年到惠州银山大厦,要求退掉购买的假冒皮带并按“消法”加倍赔偿,商厦保安抢走了他的皮带和发票,非法扣下身份证,用警棒殴打之后,押送到派出所,说他在商场敲诈勒索;结果被关押一天才释放。

打假不成,倒享受了罪犯的待遇!

负有法定职责的打假者,处境也很艰难:

1994年10月8日,宁乡县工商局查封了黄材镇企业办非法生产的假冒名牌彩电43台,并没收销售收入1.78万元。镇党委书记潘X、镇长肖X当即决定对工商所断水断电,并通知学校对工商所子弟停课,第二天,县委、县政府责令工商局立即退钱退物,上门向企业道歉。工商局虽然一一照办,局长还是被调离,后经长沙市政府领导干预,要求县政府在确认生产假冒名牌彩电是错误的,查处是正确的这个前提下,做好善后工作;湖南省几位主要领导对此案也作了批示,但县政府一直未作公正处理。直到一位副省长责成省监察厅负责落实省政府领导的批示之后,1996年3月,制假者才受到党政纪处分。

到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场地、销售窝点的打假行动,则完全是流血的斗争:

1995年10月26日,广东省打假办组织的打假行动队170余人(其中公安干警70余人),到潮阳市胪岗镇分组行动,在综合市场对3家销售假烟的铺面进行检查时,受到400多人围攻、殴打;在一制造假香烟的工厂检查时,几个彪形大汉堵住门,挥动菜刀狂叫“砍死他们”……直到潮阳市派出的救援队赶来,被围困者和伤员才得以撤出。

这次打假,10多名执法者被打伤,其中1人上嘴唇被打裂,缝合8针,1人头部打破,1人腰椎左骨骨折,调查取证用的录相机、照相机以及汽车玻璃全被砸烂,汽车轮胎被捅破;

还有不少执法单位,竟被制假售假者送上了法庭:

1995年7月28日,四川省技术监督局查获夹江县彩印厂非法印制的大量“彩虹”商标标识、使用说明、包装盒及印版,随即作出了封存这些印刷品及印刷机4台、库房1间的决定,8月8日,彩印厂向法院起诉,以省技监局超越职权为由,要求撤销封存决定,并赔偿经济损失,对这一“恶人先告状”的十分明显的制假案,县法院不仅及时受理,开出传票,要省技监局到庭,并且未经庭审,便作出启封的裁定,却又迟迟不开庭审理、宣判,使造假者更肆无忌惮……

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制假售假者如此无法无天,究竟是

谁在支持作假者

尽管全国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打源头、端窝点、查市场,假冒伪劣却日益猖獗,仅仅是那些制假售假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掀起这漫天大浪的,一起又一起的事例说明,制假售假者的背后,都有保护伞。

最厉害的保护伞,是当地政府。全国几家著名的商品市场,经营假冒伪劣,由于是、“利税大户”,国家几次取缔,又都死灰复燃。不少制造假冒伪劣的工厂,都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厂长则是优秀企业家、模范共产党员;企业办公室里,都堂堂皇皇地挂着各种奖状、锦旗,如原周口地区制药厂,造假药长达6年,企业和厂长不仅享有各种荣誉,厂门口还是武警站岗,厂长身着警服,持公安证件,乘坐的桑塔纳轿车上警灯闪烁。

该厂生产假药一开始就有人举报,但县政府组织调查一个多月,结论却是“该厂从未制售过假药”;地区行署组织调查,发现了该厂生产的假药,工商局依法冻结了41万元存款,并决定罚款9万元,事后,罚款未执行,存款也解冻了。直到中央和河南省16个部、委、厅、局的联合调查组进驻,才解决这个厂的问题;

负有打击假冒伪劣之责的执法机关,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也蜕变成了保护伞。他们为制假售假者非法发放证照、合格证,阻挠其他部门查处,有的甚至敢于出来对抗上级组织的查处。如去年12月4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安局组织的打假队到所辖的番禺市,查获了非法组装的1400多台假冒彩电,竟被番禺市公安局XX大队阻止,番禺公安局的一发言人说:“广州市工商局未通知我们,擅自来打假,是违法行为”;番禺市工商局长竟说:“广州市工商局不查假,是不尊重地方”;

某些主管部门,“舔犊情深”,护假不遗余力。对下属单位的制假售假活动默许甚至公开支持,一旦遭到查处,他们便出来大包大揽,搬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条规,把水搅浑,使打假案变成了两个问题之间的是非之争,这些“婆婆”及各自的“婆婆”逐级闹,一直闹到中央……对实在无法庇护下去的作假者,主管部门便将他们易地为官……

一些执法人员和乡村干部,也是十分厉害的保护伞。他们与作假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在工厂里有股份,有的被“大户”收买,这些人在群众心目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护假的作用特别突出。如前面提到的胪岗镇打假中,新民乡治保主任和一派出所负责人,竟要打假队的人“集中到乡政府去”,还要“检查身份证”,一位副镇长则在一旁看着派出所长和治保主任阻挠执法

有了这一层又一层的保护伞,假冒伪劣当然日益强壮。

打假必须先打“地方保护主义”

打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法律法规也逐日增加,假冒伪劣却仍在发展:造假已成为社会化和群体性活动,由专业户、专业村发展为区域化,手工操作变成了机械化生产,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制假技术和反侦查技术都越来越高……

要遏制和根治假冒伪劣,关键在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

首先,要充分认识假冒伪劣的严重危害。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质量第一”的方针,前几年我们都在高呼“质量就是生命”,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兴衰。各地必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能把假冒伪劣产品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和脱贫致富的捷径。堵住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关口,就堵死了源头!

其次,要改变执法的疲软状况,像严打一样“打假”。

近几年的打假斗争,可说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假打”的多。如:只打外地的,不打本地的;只打流通领域的,不打生产环节的;处理上是重罚轻刑,形成了抓了罚,罚了放,再抓再罚再放的恶性循环,作假者则“抓住不要紧,罚后加倍干”;

还有不少打假案,本来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是正确的,被处罚者申请复议,上一级的结论也是“维持原处罚决定”,但被处罚者一向法院起诉,法院一审判决却是行政执法机关败诉,直到二审甚至要申诉到高级法院,行政执法机关才转败为胜——这几乎成为了规律,在这漫长的诉讼过程中,违法者不仅赢得了一次胜利,还赢得了时间,打假者被搞得精疲力尽,灰溜溜的……

改变执法的疲软、混乱甚至黑白颠倒状况,作假者依法受到严惩:判刑的重判,罚款的罚得倾家荡产,假冒伪劣就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条件。

第三,严惩地方保护主义。

假冒伪劣日益猖獗,而打击处理却日益乏力,都与地方保护主义紧密相关。地方保护主义不仅破坏了全国统一、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的大市场,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败坏了执法机关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望,将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日益不满,最终危及党的生存、国家的命运,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感看待地方保护主义,从上至下,严厉惩处搞地方保护主义的人,才能形成遵纪守法、严肃护法的好风气。

只要各级领导端正了态度,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各地区、各部门群策群力,铲除了“假”的土壤,就不会再有“假”的果实。

上篇:国有企业利润为何大幅下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5/19970524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5/24/22101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