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专卖店如今冷冷清清

2023年09月28日

在北京东单一家叫“掂”的专卖店,激烈的摇滚乐并没有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一位导购小姐对旁边的同事说:“昨天才卖了二千多元。”与“掂”相邻的鳄鱼、肯麦、阿桑娜、富铤、爱德康等专卖店大都顾客寥寥无几。顺银街走到灯市东口,原来赫赫有名的古今胸罩店也已改换门庭。

在上海,由于市中心区域商业建设趋向饱和,南京路上一些品牌经销商纷纷拱手让出“抢”来的店面,专卖店从高峰时的二十多家一度跌至个位数。广州专卖店汇集区北京路一带,通常是售货小姐比顾客多,一些专卖店长期挂着“大减价”的招牌。

专卖店为何如此冷清?

专卖店五十年代盛行于欧美,八十年代进入港台地区。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收人水平大大提高,一些专卖店看准了这一有利时机,以“洋”面孔“登陆”我国大中城市。

然而在中国,拥有较高收入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那标价三千多元一件的男西服,一千五百八十元一件的女外衣,距离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太遥远了。

在银街一家西装专卖店里,一男顾客买的A型西装回家试后觉得不合身。导购员却说每种西服只生产几件,再换就没有合适的型号了,退货是不允许的。早先被新闻媒体曝光发生在“花花公子”、“真维斯”打骂顾客的事件,起因都是退货引起纠纷。专卖店的服务质量及信誉远不如大商场。

(《经济日报》97.5.4陈小力文)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京、沪停办新寻呼台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5/199705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5/29/2211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