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与几位朋友在北京颇有名气的五星级饭店——长城饭店吃晚饭,领教了一次令人失望的“五星级服务”。
落座后,主人请服务员小姐拿两包国产香烟,而小姐回答:“我们这里只有外烟,没有国产烟”。主人希望服务员小姐下楼代买。这在其他地方,包括路边店,都是没二话便会满足的要求。而在这里服务员小姐却表示:如果一定要抽国产烟,你们自己可以下楼去买。接下来是点酒。连着点了三个档次的目前很普及的国产酒,都没有,只有再次将就饭店,有什么喝什么了。
正式用餐后,第一道菜姗姗来迟,并在餐桌上孤军奋战了十几分钟。催促服务员小姐快一点上菜,然而,大家面对空盘子的现象仍未改观,只得再催。小姐解释说:“由于有大型活动,厨房忙不过来。”后来上菜的速度快了起来,但是小姐们却显得手忙脚乱。酒杯空了,主人要高声喊,小姐才来倒酒。上菜的规矩也让人摸不到头脑,几乎是每个服务员都各不“雷同”。
一位澳洲朋友也讲了一个他在日本旅行的故事。在东京的一家酒店,他想吃一种中国小吃,而酒店没有。本也没当回事,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那位服务员竟利用下班时间,跑了大半个东京城,买来了他要的小吃。由于这位服务员的举动,他每到东京必住这家酒店。“东京的故事”使我想到,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在硬件上好不容易缩短了与国外的距离,为什么在不需要多少物质投入的服务上总是不尽如人意?(《中国质量万里行》1997年第3期冉永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