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安
1997年5月31日,是“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预定驾车飞越黄河壶口瀑布的前一天。
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台正在紧张地对将要直播的《飞越黄河》节目进行彩排。时针指向14时20分时,正是第二天柯受良要飞越的时间。突然,壶口上空刮起了昏天黑地的旋风,裹胁着黄砂肆无忌惮地由北向南直扑而来。与此同时,天空中还响起了连续不断的雷声,并落下了豆大的几滴雨点。节目的彩排不得不临时中止,观看的人群也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宜川县老乡介绍,像这种事情在壶口是经常发生的。
6月1日上午10时30分,《飞越黄河》在山西太原钢铁公司400余名锣鼓手雄壮豪迈的敲击声中准时拉开了帷幕。主持人宣布,今天的表演节目将从4个小时减少到3小时。此时,聚集在黄河两岸观看节目的人群已约有将近10万人,各种汽车在黄河滩停得满满腾腾的,估计在1万辆左右。但是络绎不绝的人群与车流仍在持续不断地进入现场,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站满了观看的人。
有着“天下黄河一壶收”之称的壶口,是黄河在奔流过程中造成的壮丽奇观。当孕育了中华民族文明的黄河狂奔东下,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受到吕梁山脉阻挡后,又折返头南下进入两岸夹山的晋陕大峡谷,流到陕西宜川县东北部51公里的壶口乡龙王chan
(当地老乡的谏音,意即蛇行小道)时,四五百米宽的河床突然被收缩成了四五十米,湍急的黄河水骤然受束,怒不可遏,遂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跌入一条宽50米、深40米、长5000米的深沟(当地人将此深沟叫“龙漕”)之中。因其形似一把巨壶倾汤,故被当地人称为“壶口”。
壶口的落差,瘦水期为四五十米,平均流量为1500米/秒。到汛期,流量可达10000米/秒。是世界上唯一的黄色大瀑。黄河水跌入龙漕时,激起数十米高的水雾,致使浊浪排空,怒涛万丈,其气势磅礴,犹如排山倒海;其声势骇人,好似山崩地裂;令观者止步,游客变颜。当地人也称其为“龙王哨”。
柯受良要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上空驾车飞越,无疑的,壶口瀑布是他所能选择的最好地点。
具体的飞越道路,选在紧挨壶口瀑布的南侧。从山西省吉县的一侧用木板和脚手架搭建一条到达黄河东岸、总长265米的道路,再在黄河西岸、陕西省宜川县一侧搭一条用特制的胶带包着的纸箱做的缓冲道。这个缓冲道长约50米。道路与缓冲道的落差大约5米。
在这个飞越跑道南侧约100米处,是从吉县和宜川县分别朝黄河中央搭的文艺表演区。这个表演区分为东区和西区,黄河水就在它们中间流过。两个表演区各为30x40米,中间有20米长的通道将它们连接起来,再加上台后的9级合唱台,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连同为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台做的台标等,共用去了标准脚手架管材300吨、木材300立方米。俯瞰整个表演区,就像一条巨大而又绚丽的彩带飘拂在母亲河上,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11时55分,柯受良来到直播现场与观众见面,谈到自己要驾车飞越黄河的意义和想法,激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12时20分,山西临汾地区的威风锣鼓登场表演。柯受良虔诚地在飞越跑道北侧面向黄河焚纸敬香,祈求佛祖保佑。稍后不久,消防、救护车辆进入紧张的准备,抢险车辆亦已待命而动。
13时10分,柯受良的助手试车已毕,为柯受良戴上了防护用具。柯受良坐进300匹马力、4缸的日产三菱跑车,将车缓缓地开上了飞越跑道,倒车进入跑道的最东端。这时,车边一个助手舞动红旗与跑道顶端的一个助手舞动红旗遥相呼应,似在进行联络又似在测量风速。在缓冲道下,已有几位女青年手持鲜花与花环在静静地等待。柯受良见跑道顶端的助手卷起红旗飞快地离开跑道,便发动汽车向前冲去。观众们正待欢呼,忽见柯受良又将汽车停下来,再一次将车缓缓地倒入跑道的最东端。
13时22分,两个助手仍是舞动红旗遥相呼应。忽然,位于跑道西端的助手卷起红旗飞快地离开了跑道。这时,壶口地区的气温达到了32℃,微风轻吹,黄河正是瘦水期水流没有什么变化。热辣辣的空气好像要凝固一般,四周一片宁静,就连以雷霆万钧之力直泻而下的瀑布声似乎也减弱了许多。10万双眼睛和几十架摄像机上百架照相机的镜头齐齐盯在了一个焦点上。只见一道白色的闪电从黄河东岸凌空而起,仅仅1秒钟左右的时间,就稳稳地落在了黄河西岸。顿时,两岸掌声雷鸣,欢呼声四起……柯受良的助手小白向记者透露,柯先生开三菱车飞越时的时速为140公里,飞越的实际距离为56米左右。在助跑距离如此短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数字。
助手们涌上前去,把柯受良从汽车里拽了出来。此时,鲜花不失时机地递到了柯受良的手上,花环亦戴在了柯受良的脖子上,人群似一股潮水挤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向柯受良问好致敬。山西威风锣鼓的演员们情不自禁地敲打起来,有人在黄河两岸放起了鞭炮……
10分钟过后,壶口上空又刮了一阵大风,不过这风已没有了昨日的肆虐,也少了以往的神气。大自然是否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柯受良先生表示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