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叫响“中国制造”

2023年09月26日

稍有点年纪的人一般都还记得,六七十年代在我国的工业战线上,无论生产的是大型重工机械,还是轻工纺织日杂类产品,厂家都在产品的重要部位自豪地标上“中国制造”的字样,这些产品或出口远渡重洋,或是内销华夏大地,“中国制造”这四个字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标识产地的意义,更主要的是让国人从这几个字中读出了自豪感,看到了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赢来的希望和辉煌。

客观地讲,民族工业的真正腾飞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特别是沿海城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一批批“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更为我国的民族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是工业高速发展了,一方面却越来越难见到我们地道的民族工业的优秀品牌,商标上不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洋文,而且还出现了许多陌生的洋名,或半中半洋品牌的商品。让人深感痛心的倒不是说这些洋牌货不好,也不是说我们的心理受不了,关键是许多企业明明是在我中华的地盘上建厂,由我炎黄子孙用勤劳双手生产出地地道道的民族“土特产”,却生拉活扯牵强地冠上一些半土不洋的泊来名,商标不仅没了中文介绍,还全部都用上了西洋文字,每每见到此类东西,总让人如食苍蝇之不快。由此生出了怀念“中国制造”的那个年代和产品的情愫来。有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一声:为什么不打出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企业家们的底气哪里去了?

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个创牌子的问题,一个好的品牌不在其有多好听、多“洋气”。牌子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消费者的信任是最好的评判。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厂家不要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打转转。为了我们的民族工业,为了保护我们的名牌产品,企业家们要敢于抬出自己的东西,拿出自己的品牌,能底气十足地在自己的产品上自豪地标上“中国制造”,让咱们老百姓扬眉吐气——我们期待这一天。 (庞博)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山西一工人发明新型象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6/1997060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6/05/2164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