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2023年09月26日

(上接一版)

工作需要是鲁俊萍这一代人最神圣的人生选择;工作实践又是他们成才的最好学校。鲁俊萍迎难而上。起初连骨科X光片都看不明白的鲁俊萍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白天,红会的老专家做骨科手术,鲁俊萍是最勤勉的助手;老专家为患者诊治病痛,她又是最认真的实习大夫。晚上她挑灯夜战,结合白天的病案做笔记。开办骨科的第一年,鲁俊萍一人承担了全年的夜间值班。那时,每天的住院病人保持在100至120人左右,各种突发病随时可能出现,鲁俊萍凭着自己突飞猛进的医术和沉着冷静的工作方法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连红会的专家都夸赞:“鲁俊萍不简单,有培养前途!”

以后,鲁俊萍曾多次被选派到市中心医院,红会医院、省卫生厅中骨进修班、北京骨伤科研究所学习进修,这使她如鱼得水,遨游在骨伤科医学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她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星期天,进书店,查资料,拜高师,学本领,具备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医学临床经验,特别是在骨科诊断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鲁俊萍是一个全局观念很强的人,她善于营造一个“帮、赶、超”的业务研究气氛。进修完回院后,她首先完善健全了查房、会诊、阅片、术前讨论、病案讨论、交接班等规章制度,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制定了骨科常见病和重危急症的诊疗常规。在提高全院业务素质的同时,她狠抓医院病历书写规范化,使医院病历书写连续5年保持了未央区卫生系统第一名。在开展骨科手术方面,每年她都要增加3—5项难度较大的项目,先后开展高、精、尖项目12个。她主持开展的一些科研课题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受到好评。几年来,她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有多篇被全国学术会议评为优秀论文。

这位从基层走来,经过实践锻造,浑身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骨科专家始终将工作摆在第一位。她常讲的一句话是:医生不允许出现万一,万分之一的差错,在病人身上都是100%。对她而言,只要有病人看病,就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为了及时为病人诊治,忘记下班、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病人为表达谢意请她吃饭,她不去,给她送礼,她退回。“医术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无私将它奉献给人民!”鲁俊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上从不讲份内份外。去年2月3日,大明宫化工厂30多名职工因食物中毒送进了医院,当时已是晚8点多钟,疲劳了一天的鲁俊萍刚坐下端起饭碗,忽然听说了这件事,她二话没说,火速赶到医院,组成抢救小组,指挥抢救工作。整整干了一个晚上,使每个病人脱离了危险,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去年,她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后,还将奖励的2000元奖金全部买了医疗器械赠给医院。

这些年,鲁俊萍为了工作,牺牲了自己的许多利益。然而,令她欣慰的是,她有一个理解她,让她无牵无挂的温暖的家;令她高兴的是,医院从几间破平房的时代走出来,一年一年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区级医院;她更为自豪的是:近几年来,在她和其他同志努力下,医院治疗骨科住院患者12800余人,门诊50万人次,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和差错。她抢救危重病人320人,成活率达95%以上。她对外科急症如颅内出血、脾破裂等能够及时诊断处理;内科抢救成活率也达到90%以上,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使一家区级小医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西安地区颇有名望的骨伤专科医院,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广泛赞誉。

本报记者刘鹏通讯员李万兴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6/1997060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6/07/2164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