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曾以《有困难,找春兰》为题,登载过记述下峪口矿灯房女工刘春兰事迹的通讯。而今那篇通讯发表已经过去七、八年了。七、八年后的刘春兰走上了矿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人也更加老成,但她那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的火热心肠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迁而冷却下来,相反越烧越旺。
那是发生在1994年的事情。从院校毕业分配到下峪口矿的相里培增,工作三四年还没有来得及报效祖国,便患肝癌住进了医院,后因病情恶化转西安治疗。初踏矿山,举目无亲,派谁去安排住院和护理呢?刘春兰自告奋勇。她几经周折,几进几出西安,边办理事务边护理,还耐心地劝导这个涉世不深的小伙。当时,单位医疗费时常告急。她回矿后,带头捐献近百元,又亲自组织献爱心活动,捐款两千元,解决了病人燃眉之急。相里培增病故后,春兰又帮助料理后事,协助组织妥善地解决其家属调回河北的手续。
下矿掘进十队协议工张金忠,面部红肿,常为严重的皮肤病耽误上班而犯愁。刘春兰在走访时发现,便立即和工会劳保部的干部联系,安排小张到汤浴疗养。当队长通知张金忠时,他真不相信这眼前的现实。经过疗养,张金忠很快恢复了健康。他逢人便夸:“刘大姐把咱农民协议工当人看啊!”
九五年深冬,笔者随局党委书记到下峪口矿了解困难户生活状况,带路的刘春兰同志翻沟塘,上北山,走家串户,了如指掌。碰见春兰的人都热情地问好,仅此可知她到这些贫困户家庭来的次数多少了。九六年四月,居住在沟塘的几百户临时家属吃水很困难,担一担水需要近一个小时。春兰走访困难户时知道这个情况后,便和工会、后勤领导等协商,查地形找材料。矿工会全体职工和百余名安全协管员,抬沙、挖渠、运料,终于使吃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事后,百余家属自发地到井口义务劳动,以报答工会对他们的关怀。
笔者到矿上和职工拉起刘春兰的为人处事,不少人夸奖: “咱春兰的心,就像电视上常播出的‘春兰’牌空调一样,夏送凉、冬送暖,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咱们职工的合理要求!”
这个诙谐的比喻恰到好处。刘春兰,当年的西安插队知青,入矿后的灯房女工,人生的阅历使她深切体会到基层群众的疾苦。她被推选到矿工会副主席的岗位后,凡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她都极力为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奔走。几年来,无论是职工住房、家庭生活困难,还是婚丧嫁娶、工资分配,只要碰到的,她都不绕道走,跑路磨嘴,在所不辞。仅帮助困难职工生活一事,她一年捐款少则800元,多则上千。
矿机电科小高的爱人身体不好,加上孩子又出车祸,家中一时乱成一团。刘春兰走进小高家,送来了所需的借款,又带上营养品多次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孩子,还帮着找有关部门解决车祸处理问题。小高一家感动得直落热泪,几次拿着礼品来感谢春兰,都被她谢绝。
刘春兰说得好:“廉洁是干部的本份,勤政是干部的天职。咱工会干部是‘顶天立地’,在领导和群众中起桥梁作用,更应该这样做才对。”九四年,上峪口残采队一名工人来矿工会找刘春兰,反映该队乱罚款问题。刘春兰感到问题严重,便将这个情况汇报给矿纪委。后来矿上组成综合调查组,查清了该队乱罚乱扣问题,给其领导进行了处分。九六年,矿残采队十几名工人反映工资出现负数。矿上派刘春兰带工作组到该队去调查解决。对工资出现负数的职工给了圆满的答复。这些协议工高兴地逢人夸道“刘主席真是热心肠,去掉了大伙的心病。”
下峪口矿矿大、人多、事也杂。类似这样的问题也时有出现,但只要职工找到刘春兰,她都要给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这就是刘春兰的办事原则。
如今,刘春兰的荣誉本堆了高高一摞: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有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省优秀工会干部、有局劳动模范……,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广大职工对这个共产党员的信赖局表彰会上,大家欢送她出席今年召开的陕西省劳动模范大会。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刘春兰沙哑的嗓子挤出一句话:“咱做得还不够呀!”现在,她依旧是那样脚步匆匆,以她火热的心胸,坚定地走着她选定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