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据悉,某县为发展本县经济,日前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兴建大棚菜园地数百个,每个农户均得为此集资数十元。二是拓宽县域内一段公路,全县干部职工按年工资总额的5%连续集资5年。两大项目且以红头文件的权威性下发至基层强制执行。粗看起来,似属好事,然细思忖,是喜哉?是悲乎?倒还使人觉的别有一番滋味如梗在喉头。
诚然,经济要发展,不上新项目是不行,不修路也不成。但是,我们要提倡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而绝非意味着脱离实际,蛮干瞎干。党和国家一再要求搞基本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量财而行,却有的地方总有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政绩,谋略个人前途的政治需要,竞相显露其“大有作为”,惟恐落入“平庸之辈”,乃一哄而上,添项目,铺摊子,大搞超前建设,然本地财源吃紧,力不从心,于是只得挥舞起“权力”这根令人生畏的“狼牙棒”,采取向农民、向企业职工、以至向机关干部硬性摊派的办法来搞建设,这种尽“最大努力”争取搞建设的最终结果若何?恐怕还是难以预见的未知之数。
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务必要把地方经济建设的规模与地方财力的可能性统一起来,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考虑到工人、农民及一般干部的实际承受能力。好事要办好,但不能办糟。否则,好事办过了头,倒会搞得微词不少、怨声载道,其结果必然不会美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