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毕林飞
一
今年元月10日,一个叫小川河的村庄,如渴的山民们听说要送电,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那个美好时刻的到来。忽然,家家户户的电灯都闪亮了。“电来了!电来了……”山村顿时沸腾了,欢呼声、鞭炮声在山谷深处回荡。奔波了一天的电业职工们脸上也都洋溢着微笑,分享着山民的喜悦与激动。一位村里很有威望的老人来到县电力局军转干部、共产党员王虎乾面前,抓着王虎乾的手说: “总算见到电灯了,我死也瞑目了……”,泪珠从老人颤动的眼角滚落来。
宝鸡县属陕西省两个大县之一,共有36个乡镇492个村,其中18个乡镇在山区,占全县三分之二的面积和三分之一的人口。这些乡镇地势复杂,沟大山高,水少路小,海拔在两千米以上,距县城一、二百公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目前仍有5975户村民人均纯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且有许多年年口粮不济、四季缺衣少住、甚至一家人盖一条被子的特困户;有些老人至今还没有去过县城。有些村民有电又用不起:颜家河乡原有一台10千伏安的变压器,两个村民小组的十多户人家用电,有一个月只收回8元钱电费。据统计,1995年底:宝鸡县共有9个无电村分布在6个乡镇。为彻底消灭无电村,使边远山区的农民得以脱贫,县委、县政府根据《电力系统扶贫规划》又制定出扶贫攻坚计划。县电力局领导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电力实业开发公司中心。经理王虎乾保证:“一定要在1997年消灭无电村!”
二
1996年6月份,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拓石镇塑家坡村来了6名青年职工,他们是电力扶贫大军的一支测设小分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小分队趟河流、越荆棘、翻山梁,穿梭在茫茫群山中,用经纬仪和花杆确定立杆的位置和架线的走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地休息片刻,啃口干粮,节约来回路上消耗的时间。望家坡村有片荒坡,当地人传说那里有两条蟒蛇,人迹罕至,而测量线路必须从此通过。村里人纷纷劝他们“改一下路径吧!”但是,线路绕道则会增大投资、延长工期,为使山村早日通电,西安电校毕业生共产党员王琳带头闯进那片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荒坡地。他用手中的木棒,拨开地上沉积的落叶,安装好经纬仪,正准备指挥对面山上的队员立花杆时,忽然见到前面5米处窜出一条拳头粗的蟒蛇横在眼前,呀——不好!此地果然有蛇!惊骇的王琳转身就跑,一脚踩空,滚下山坡,幸亏被山腰的松树挡了一下,但他的左腿上留下了一道20厘米长的血口。队友们赶快把他送到镇卫生所,经简单包扎后又立即返回工地。负责这支小分队的生产股股长王记虎,大学毕业分配到电力系统,3年来他每年都进山,一去就是几十天,有一次他完成了勘测任务回到家里,悄悄推开家门,两岁的女儿望着头发蓬乱的“陌生人”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妻子也为他抹起了眼泪。
三
11月11日,工程队和汽车班来到了通洞乡小川河村。翌日,天公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气温降到零下5度,立杆架线的队伍依然清早到了山梁上的工地,电杆上凝结了半面凌霜,脚扣打滑,难以蹬杆,工地上70多名男女劳力束手无策。看到山区人民盼电的急切和配合拉电的热情,大家索性燃起柴火,烤化电杆上的冰霜,再用铝丝缠绕脚扣,登杆作业。杆上风硬,脚不能动;手拿铁,铁沾手;许多人下杆后都站不住了。大雪封山,山道难行,做好的饭菜不能按时送到工地,队员们渴了就捧一掬雪,饿了只能硬挨。天气放晴后,雪地里更加稀烂了,大家跑前跑后,两腿沾满了泥巴,稀泥灌在鞋里面,脚趾都冻僵了。工地路窄,雪水沉积,左弯右弯,忽上忽下,配合施工的两辆汽车在泥泞路上无法开动,早上,司机就和村民把装满材料的汽车推到工地,晚上,又把汽车推回驻地。工程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施工实属罕见。工地上几乎人人都得了感冒,每天忙下来,尽管饥肠辘辘,但不赶紧吃饭,而是个个抢药吃。副队长杨建国患了重感冒,没有休息片刻,带病参加施工。队长潘田申跑前跑后,安排进度,以军人的果敢指挥工程。大家硬是战天斗地,抢回了大雪窝工的时间,7.7公里线路,大干8天时间就完成了。青工曹建勋原定于11月28日结婚,他坚持到23日转战后才从工地上撤回来。
越是深山,条件越是艰苦,生活越是困难。汽车到不了工地,蔬菜、面粉和日用品无法正常供给。有时一天干完活回来,没有饭吃,看着大家又饿又累的情景,年近五十的潘队长眼泪都流到肚子里去了,他觉得有负大家,便不怨天,不尤人,憋着一腔热忱坚持到底。一周结束了望家坡村3.7公里线路,随后5天结束了黄家什字村4.7公里线路,保质保量安安全全完成了工程任务。
工程队“一定要让山区人民早日用上电”的这种精神,传遍了盼电的村庄,感染了村民,每到一处,都受到村民们热烈的欢迎。有的村民自发行十多公里山路前来迎接;有的村子每过一辆车就鸣放一挂鞭炮以示祝贺;村民得知工程人员打麦草铺睡地上时,纷纷从自家拿来木板为大家做床铺,有些村民竟连准备给老人做寿材的棺板也拿来了。施工中,身患重病的五组组长李喜成炸石、开方,带领大家立杆、加线,大伙劝他赶快住院看病,他说: “那我就再也回不来了,永远看不到电灯了!他硬是坚持到通电两天后才被送到天水市医院,安祥地走了,年仅34岁。
四
1996年,宝鸡县共解决了潘溪、坪头、通洞、拓石等5个乡镇的6个无电村,乡、村通电率分别达到91.67%和99.19%。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25.6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8台,计250千伏安。从此,这些山民永远告别了“吃面抱磨棍,点灯照煤油”的历史,他们可以看电视了,可以听广播了,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了,可以掌握致富信息了;他们曾经穷怕了,有了电他们才有了活人的信心,才有了出山进山的勇气。几千年落后的生活方式被划上了句号,那些苦涩的歌谣被改变了调子,时代的强音将在山区大放异彩,希望的禾苗将在山地蓬勃生长。
相传,夸父是炎帝的后人,他追求光明,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崇拜,而继承和实现了夸父遗志的电业职工们,才真正把光明送往深山,不愧为当代活着的高山上的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