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输送光明的纤夫

——记省劳模、陕西送变电公司经理刘勇

2023年09月28日

在祖国电力建设战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终日与大山为伍,与江河作伴,在共和国的版图上绣出了条条美丽的银线,镶嵌了颗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以“敢打硬仗”而著称的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

三年前,这支曾辉煌一时的老企业遭遇了空前的困境。然而,他们却奇迹般地从低谷爬起,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季节。这里既包涵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倾注着公司经理刘勇的心血和智慧。正是他如激流勇进的时代纤夫,把陕送——这支输送光明的大船拉向彼岸,拉向辉煌。

向困境宣战

1994年3月14日,刘勇走上公司经理岗位,掀开了他人生壮丽的一页。然而,他前面的路不全是铺满阳光和鲜花的坦途,坎坷和泥泞也接踵而来。

上任伊始,正值国家宏观调控,压缩基建规模,公司与众多的基建行业一样,面临着无米下锅,资金短缺,效益滑坡,职工心散等形势。“陕西无战事”,全国送变电行业僧多粥少,加上各省区的地方保护,使这支曾辉煌一时,“气吞万里如虎”的企业真有“狼来了”的紧迫之感。

受命于危难之际。刘勇上任后,把班子建设做为头等大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次会议上首先对自己提出了三项要求:勤政务实,殚精竭虑,廉洁自律。并对班子成员提出了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开拓进取,廉洁严明的要求,还对中干提出了“三不准”的约法三章。并明确表示: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一班人,在他的领导下,班子很快凝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紧接着,他出击的第一招重拳是大刀阔斧地整顿干部队伍,对职工反映强烈的供应科导线采购、五处亏损、铁塔公司受骗等五起重大问题,大胆处理,公开曝光,在公司上下引起了不小震动。职工说:刘勇敢碰硬、动真格,企业有希望。

精神滑坡比经济滑坡更可怕。为此他出击第二招重拳是精神激励。在公司开展了“团结奋斗,振奋精神,共渡难关”的系列教育,他说:“要把公司形势给职工讲清楚,职工才会理解你、支持你”。并指出:要把领导的思想变成中干的思想,把中干的思想变成职工的思想,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永不疲软是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干群一心,励精图治,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大堤。渭河电厂厂用变压器抢修,330千伏安南线铁路抢修、蒲城升压站带电投运、延榆线大会战等工程,都再现了陕送人敢打硬仗的精神,使职工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向市场进军

“施工企业无任务就是最大的困难”,“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企业摆脱困境的牛鼻子”,刘勇不止一次地讲到这些话。

机遇终于来了。1995年初,当刘勇得知330千伏延榆线由于投资不到位,省里决定缓建的消息,他主动出击,跑西北网局,跑省上其有关部门,讲明公司的困难,争取上级的支持,并果断地贷款3000万元,把这个工程抢了上来。他们把这个来之不易的工程叫做“吃饭工程”、“希望工程”、“争气工程”,并调集350多名精兵强将在265.5公里的线路上开展大会战,仅有13个月就把延榆线架通,创造了工期、质量、安全等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刘勇还把伸向市场的触角放的更远。

他号召:全司上下齐动员,大小工程一起揽。并出台了承揽任务的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只要能找到任务10万元奖励也不眼红。他还亲自到深圳、广州、云南、上海等地广泛捕捉信息,找“米”下锅。并在公司成立了承揽任务的专门机构——外联部,设立深圳、上海、云南等分公司或办事处。还对公司主业五个工程处实行了松绑放权,鼓励基层自找任务,自我发展,自我壮大。对多经实行“一厂两制,切块管理”,完全推向市场。刘勇把这叫做“变一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一子落盘兵马动。这些决策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单位自找任务的积极性。基层等、靠、要的情况少见了, (下转二版)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6/199706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6/14/2212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