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青
眼下,因企业置换,引起全厂职工结构性下岗。其中不乏有部分从事技术专业多年,并有相当成就的工人,却被安排到不与本人专业对口的岗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细想一下,大批因企业结构性调整而下岗的职工要全部安排再就业,确非易事,一些安排得不如意,也情有可原。但是,对一些学有专长、有创造发明、对社会做过贡献的技术工人,一概将他们安排到“三产”或服务性行业,致使他们的技能荒废,就不那么合适了。
劳动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工矿企业近几年来技术工人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去年某市劳动局表彰的126位优秀技师的平均年龄为47.2岁,35岁以下的仅一人。
现在下岗的技术工人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操作技能。培养一个技术工人很不容易,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轻率地把他们安排到一些不能施展其专长的岗位上去,的确也是一种损失,一种人才的流失。
时下,人们谈得较多的是一大批年龄大、技能低的下岗职工如何改变择业观念。但对确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技师在再就业时“挑三拣四”,我们应予理解而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
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在安排再就业的时候,应尽可能注重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应当以大力发展生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进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不是包袱,而仍然是国家、企业的宝贵财富。相信只要好好使用他们,一定能够对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