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瑛茹张兰芝
在企业,班组是细胞,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班组长在组织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部公路二局的劳动模范李国欣恰巧就处在这个重要岗位上。
1986年,李国欣挑起了二局筑机厂铜工班长这副重担时就给自己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多干少说,身先士卒,要求组员们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好。时刻牢记“打铁先得自身硬”;二是遇事多和大家商量,永远不脱离工友,牢记一滴水离开大海就会干涸,离开群雁的“头雁”一定会孤独。
96年盛夏,烈日当头。厂里接到了6套轧石机生产任务,且用户急需用货。望着一张张图纸,厂领导心急火燎。李国欣的铜工班主动承担了六套轧石机的皮带机加工任务。从接到任务书到产品出厂仅有60天时间,他拿着图纸立即找同班的其他同志商量,研究工艺,并带着大伙头顶烈日在料堆里寻找合适的皮带机加工材料,想方设法套裁下料。他还与技术人员一道提出改革意见达10多处,利用业余时间改革小模具8套。终于提前1个星期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共节约材料2.5吨多。在96年四季度生产工程车过程中,他们又完善补充加工了20多套模具,使产品如期运发。近几年来,他先后为厂里提合理化建议30余条,为厂节约资金数万元。
工资奖金分配,工作安排和各类先进的评比都是职工关心的敏感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他从来不搞一言堂。就拿工资奖金分配来说吧,为尽量做到人人满意,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分配考核办法,不仅看技能比贡献,而且还要看表现重实效。每月分配前总是三番五次征求大家意见,直到大家满意方才罢休。组员们高兴地说:“李班长分配公平合理,从来不坑人,跟他干活真痛快。”
一个班组是否团结,人际关系如何与班长的工作密不可分。有许多疙瘩要及时解开,有许多情绪要理顺,有许多矛盾要化解,有许多问题要摆明,有许多道理要讲透。这些工作都得靠“兵头将尾”的班长去做。为使铜工班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他视大家如兄弟姐妹。老师傅家庭困难多,他主动关心过问,尽力帮忙;个别新工上班迟到早退,他总是循循善诱,既抓思想又抓技术。班里接到任务或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靠行动去带动教育大家。十几年来,他坚持把质量关,敲安全钟。三九天雪花飞舞,他早早来到工班为大家生好火炉,夏日炎炎他又为大家备好茶水。他们的工作场地总是干干净净,工件摆放整整齐齐。如今来厂的新工都愿意来铜工班学本领,其他班组的工友也想到这个组里来干活。
现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李国欣,在铜工班这个岗位上已送走了25个春秋,25年来他曾有过调入大城市或进入大企业取得高收入的机会,可他没有这样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的技术是在厂里学到的,让我离开厂去自奔前程我不忍心,更不愿意离开那些与我患难与共的工友。”他十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们这个班组连年被评为局厂“先进班组”、“破纪录班组”和“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在局厂多次进行的劳动竞赛中也连连获奖。筑机厂及车间领导则高兴地说:“无论什么活只要交给李国欣,他准能从图纸审核、下料、组织生产等都做得井井有条,交上来的一定是一份完满的答卷。”
如今,铜工班出名了,李国欣也成了先进典型,可他仍身着褪了色的工作服,早出晚归,依然手握榔头,躬身于工作台前,在叮叮咚咚的“乐曲”声中,谱写着自己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