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格
喜欢读书的人大都喜好藏书。每购到一本值得珍藏的图书,就在书的封里签上自己的名字,或盖上一枚鲜红的印章,这种印章就叫藏书印。
我国的藏书印最早产生于唐太宗时。在古代,使用藏书印十分普遍,中国古籍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藏书印,有的珍本中能看到十几甚至几十方藏书印。
藏书印既是书籍持有者的标志,又可表露心曲和铭志。如明代思想家黄宗羲的藏书印上刻着:“穷不忘买,乱不忘携,老不忘读,子子孙孙,签我心曲。”藏书印还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对书籍起美化装饰的作用。
作家闻一多、叶圣陶都擅长刻印,他们自刻的藏书印已成为收藏家们搜集的珍品。
著名英籍女家作韩素音亦与藏书印艺术有缘,在访华时,特请中国篆刻家为其刻了一方‘素音藏书’的印章。
毛泽东同志也非常喜爱藏书印艺术,他的藏书几乎都盖有“毛氏藏书”印章。毛泽东非常欣赏这方细朱文的印章,看书时,常常先仔细欣赏一番。这枚印章的镌刻者,是上海著名篆刻家吴朴堂先生。
1963年,毛泽东托人到上海找吴朴堂先生,求刻—方藏书印章。为刻此印,吴朴堂构思良久,煞费苦心。因“毛氏”两字笔画较少,而“藏书”二字的笔画较繁,一疏一密,颇难布局。最后,选定了铁线篆。他解释说:“毛主席所藏书,多不胜数。书多,盖印也多,必须深刻才不致磨损。”因为铁线篆线细,如果刻字稍不留神,不是断,就是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毛泽东对这方印章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