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情深抄《邓选》“回归”献厚礼

2023年10月07日

一间不足3平方米的小套房,50年代居民楼那种小窗户,窗前放着一张简易办公桌,窗外有几棵树,房内光线较暗,天阴或下雨,白天也得开灯。年近60岁的陕西省纺织医院基建科干部李延章就是在这里,戴上老花镜,紧握狼毫笔,聚精会神,一笔一划,整整花了一年半的功夫,终于完成了《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仿原书手抄本,了却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李延章于1938年6月出生在蓝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旧社会的穷使他深刻体会到新社会的幸福。十年浩劫使他迷茫、痛苦。改革开放又使他对党、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提高,李延章对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思想和一系列决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越来越感到邓小平同志功德如山高,似水长,令人感而戴之。特别是“一国两制”的英明构想,为解决港、澳台地区这个好像极为棘手的问题,一举指明了道路。

当“97香港回归”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出之后,李延章忽然间在自己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一定要为这个洗刷国耻的重大历史业绩献上一份礼物。这礼物既要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深情厚意,又要宣传邓小平理论,同时还要从“香港回归”,这个纪念意义上有收藏价值。他想过画画,想过做工艺品,但这些都不是自己的特长,最后选择了书写《邓小平文选》。因为他从小喜爱书法,又是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通过书写,不仅自己再学一遍,还可以供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学习使用,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以后,得到了老伴及儿女们的大力支持,连当时还不到6岁的孙女,听说爷爷在抄写邓爷爷的书,也从不去打搅他。

经过一番充分准备,从1995年12月开始,李延章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套房内,按照1993年版本《邓小平文选》的格式放大8倍,除内文用毛笔行书体外,其他如封面、版权页全按原书的字体抄写。

抄写《邓选》开始以后,除了上班之外,李延章排除一切干扰,家务事全由老伴及儿女们承担,节假日从不休息,天天早起晚睡,抄到紧要处,常常忘记了吃饭。

今年2月,正当他全神贯注地抄写《邓选》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使他悲痛万分。他对笔者说:“我要化悲痛为力量,加紧时间抄完邓小平的光辉著作,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一年半,550个日日夜夜,李延章全身心地沉浸在抄写《邓选》的情趣之中。一年半,李延章对《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一字不漏地抄写了一遍,不算在抄写中间他对不满意的地方重抄的部分,共计222篇文章,541条注释,约90万字,三卷手抄本1400页,号称“经久精制”的纯尾小狼毫小楷笔抄坏了23支,双胶纸用去200余张。整个手抄本,笔力沉浑,工整秀丽。 (秦生贤)24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安铁分局安康列车段虚心接受批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6/1997062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6/24/2697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