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坚
现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好像很走红,很普及。但从艺术格调和品位上看,陈陈相因,照葫芦画瓢者居多,真正具有艺术创造精神,有新的艺术生命力的佳品却寥若晨星。
在花鸟画家中,有人以题材多变取胜,有人则以情意深遂取胜。题材多变,能展现一个画家阅历之广,兴趣之多,可历数自然生物象。而在有限的题材内,要表现出作者丰富的审美情趣、独有的灵性和人生态度,并能引起观者共鸣,却并非易事。但是,对不满足于跟他人窠臼、有志创新的画家来说,仍然有艺道可走。最近,我有幸观赏了中年画家樊昌哲准备出版画集的部分写意花鸟画作,就隐约看出他在有限题材里开拓出了无限的审美空间,在荒莽的草丛中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画集入选的几十幅佳作,题材多以不起眼的鹌鹑、白鹭、八哥为主,不留心看,会以“都差不多”的印象一溜而过。但如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里竟是一方非常广阔、幽深的人生审美情感空间。这里有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对生命的默默赞许;有对流逝岁月的怀念;对未来幸福的期盼;有对自由的向往,对挫折的抗争;有宁静中的欢欣,有焦虑中的沉思;有梦臆中的遐想,有幻想中的神奇……看是花草禽鸟,实为作者思想感情与灵性的外化符号,主客相融,物我一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仔细看看曾在全国七届美展上获奖的《寒聚图》吧:细雨过后,薄雾微寒,麦田一角,一群鹌鹑相偎相依,有若窃窃私语;有若困惑沮丧;有若临危不惧;有若情意缠绵。各具神态,各有其趣。浓淡、虚实相间的麦苗、芳草、润泽生发,充满了生意盎然的韵致。显然这不是鹌鹑自然属性的真实摹拟,而是对人生群体生活中在一定情况下互相依靠、互相慰藉关系感知的反映,含有清新的情感直观性和含蓄的生存哲理性。樊昌哲说:“就花鸟画而言,我认为可以作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来理解,否则难以创造出真切感人的花鸟画来。我喜欢画各种鸟禽,是把它们当作人来画的,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使其形神兼备。”
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中国画传统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更是下了一番大的苦功夫。他从陕西蓝田白鹿原的农家到部队当兵,演戏画布景。转业到陕西美协美术家画廊搞行政管理工作,还一直坚持业余钻研中国画。原师从江南名家蔡鹤汀先生。1984年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期间,临习了数百幅唐、宋、明、清的名画,吸取其传统绘画精髓。同时又学习了现代绘画的某些长处和手法。后来更从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作品中领略到写意花鸟画笔情墨趣的重要。所以,他很快从对客观禽鸟的如实写照,进入主客观融合的艺术意境创造。他深人山乡僻壤、芦塘湖畔,画了大量鹌鹑、白鹭等千姿百态的速写。但在创作时,却夸张它们的嘴和爪子,使其形式感更有力度。删冗从简,使笔墨简约而余味深长,在“似与不似之间”苦心经营。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激情,促使他在笔墨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断克服技艺上的困难与不足。他在许多美展和大赛中多次获奖。他以水墨淋漓、奔放酣畅、意境深遂的独特画风,博得国内外专家及爱好者的赞许。但是他知道,艺术创造是没有终点的,没有什么“王”可称的,需要竭尽毕生的心力继续跋涉。祝愿这个画集的出版,能成为他攀登艺术高峰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