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育豹
1997年3月31日上午10时,一个酝酿已久的用普通话播音的广播电台终于在香港诞生了。这个香港电台第七台从上午10时到晚上10时,全部用普通话播出,它在香港的广播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开始了一个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三语广播的新时期。
此外,香港的英军广播电台急剧衰落。英军广播电台始播于1971年,它有两个台,分别为驻守香港、文莱和尼泊尔的英军部队服务,香港市民也能收听到它的综艺及体育节目。随着英军即将撤离香港,该台已面临结束,发射功率减弱,其发射地区仅局限在石岗一带和港岛南区。在全港各电台的新频率分配中,英军电台已经不占位置。
广播,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是个令新闻同行称羡的传媒。这里经常收听广播的人数达400多万,占香港总人数的72%。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几十万辆大小汽车,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电台广播相伴,大街小巷的许多商店也总是开着收音机,电台不间断地播放。特别是每周两次的赛马日,手拿收音机侧耳细听的人更是随处可见。香港政界、商界、学界、法律界、慈善界等各行各业的最有影响的人物,都非常乐意到电台担任节目嘉宾或业余节目主持人。娱乐圈的影星、歌星,把与电台建立紧密友好关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许多名人在电视台与电台的激烈争夺中,最后倒向了电台。
香港无线电台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6月30日。此日,香港政府开办的香港电台正式开播。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它独此一家,伴随着香港民众度过了声讯发展的最初岁月。1949年到1957年,曾有一家私营电台“丽的呼声”出现过,以后它转向了电视业。1959年8月26日,私营的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诞生,后来人们一直把这家电台称为“商台”,以区别于官方办的香港电台。“商台”的出现,打破了香港电台垄断广播业的局面,也引发了香港广播业的竞争和繁荣。迄今为止,香港电台和商业电台一直是香港广播业的两大主体。
新诞生的用普通话播音的香港电台第七台,原来主要是播交通内容,向香港市民提供最新交通消息和紧急措施,用粤语和英语广播,现在改为普通话广播的综合台,集新闻、资讯、教育和文娱节目为一体。其他各台的分布是:第一台为中文台,以报道新闻和公共事务为主;第二台为中文台,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第三台为英语台,播出对象是上万名外籍人士和懂英语的华人;第四台是中英文双语台,专播音乐节目;第五台是多语种台,专门为老年人和儿童设立;第六台全天24小时转播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
在经济上,香港几家广播电台也是比较好的。官方的香港电台不经营任何广告,政府每年拨款三亿元,员工享受公务员的优厚待遇。私营的香港商业电台,规模、人数比香港电台要小,但一年的广告收入也有三亿元,其员工的平均薪水超过官方电台。然而,香港的电视台,无论是无线和亚视台,还是新起的卫星和有线电视,大多是投人多收益差,甚至亏损。香港的电台真正发挥了广播的优势,成为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