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抗营重臣子——王鼎

2023年10月07日

文/冯宝哲

说起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人们都知道林则徐的英名。但对当时参与清廷高层决策的主战派首领——王鼎以死“弹劾投降派,举荐林则徐”的却知之甚少。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鸦片战争带给华夏神州的最后一朵阴云即将消退。此时此刻,了解一下王鼎的这段历史是大有必要的。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人,嘉庆元年(即1796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历任工、吏、户、礼、刑诸部侍郎、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兼顺天府尹,是京城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后又授军机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据《清史稿》记载;“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这说明在外侮压境时,王鼎是主战派中职务最高的官员。但是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道光皇帝重用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力主退让投降,王鼎常因意见得不到支持而怅然长叹,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最后甚至采取了用结束生命的办法来表示愤怒抗议,实在可以算得上我国反侵略反投降斗争史上彪炳千秋的壮举。

因为志同道合的关系,王鼎同比自己小17岁的林则徐(1785—1850)相交甚厚。1840年秋,投降派得势,道光皇帝决定把林则徐革职流放新疆。王鼎深表不平,对林极力保护,以林熟悉治水为由,要

把林则徐留下协助自己治理黄河水患。1841年夏黄河在开封的祥符决堤,如不及时修堵,后果将十分严重,王鼎亲往治理,清廷无奈只好命林则徐由赴新疆途中“折回东河效力赎罪。”王、林二人齐心合力,同甘共苦,躬督吏卒,昼夜巡护,详察水情,筹悉险要,出谋划策,修堤筑坝。他们亲临第一线,吃住在工地,同群众一道苦干,累病了也顾不得休息,终于使决堤于1842年春如期合龙。

在合龙的庆功宴上,北京传来圣旨,王鼎满以为是对治河的祝贺嘉奖,岂知开读后只字未提贺功,只有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数语。原来穆彰阿深恐林、王结合后投降阴谋破产,所以提前向道光皇帝奏本一定要坚持流放林则徐。王鼎对此深感意外,他无法接受这个痛苦的现实,禁不住痛哭流涕,林则徐却泰然自若,打点行装即日登程。行前,林曾作诗述怀,题名《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戌伊犁,薄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其一日:“幸瞻巨手挽银河,休为羁臣帐荷戈。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虻早愧负山多。西行有梦润丹漆,东望何人问斧柯?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切莫涕滂沱。”其二日:“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抒发了他对国事和人生的看法,表达了他对王鼎的深情厚意。

林则徐西行后,王鼎即返京面见皇帝,力陈林之忠耿,保荐林之贤能,并同投降派代表人物穆彰阿之流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王鼎此时已是75岁的高龄,加上又曾是皇帝的老师,宦海劳碌近五十年,算得上两朝元老,因此语言坦率,毫无顾忌,每次见到穆彰阿总是严词斥责其祸国殃民的丑行,其情怒不可遏。穆只能用“笑而避之”的软办法来对付。1842年5月的一天,正是满清王朝为鸦片战争的战和举棋不定的时候,皇帝同时召见王、穆两个军机大臣,王鼎当着道光的面又无情揭露穆彰阿陷害忠良的奸贼行径,骂穆是当代的秦桧、严嵩,穆彰阿仍然是“默然不与辩”。道光只好出来打园场,笑着说:“你可能是喝醉了”。命太监把他扶出去。第二天王鼎又上朝苦口谏诤,道光大怒,拂衣而起,王鼎牵着道光的衣服请他听完,但道光拂袖而去。王鼎回到官邸激愤不已,忧心如焚,眼看大好河山将受外夷宰割,奸佞当道,忠良遭诬,黎民受苦,国运日艰,真是五内俱裂,痛不欲生,他决心进行“尸谏”,希冀于用自己的死来唤起朝野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于是写好遗疏,告诫皇帝“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自缢于圆明园。以他的生命同投降派作最后一搏,谱写了一曲雄伟悲壮的正气歌,这是反侵略反投降斗争中一次震动全国的政治事件。

林则徐在发配流放途中听到王的死讯,异常悲痛,写下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二首: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卫史遗言成永憾,晋卿祈死岂初心”,“伤心知己泪千行,洒向平沙大幕风”的诗句,道出了他沉痛悼念的心情。

王鼎的死,并没有使病人膏肓的满清政府改弦易辙,开始投降派们也确曾慌乱过一阵子,他们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一方面以“暴疾溘逝”上报皇帝。少了一个羁绊,穆彰阿之流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卖国活动。就在王鼎死后不足百日,他所最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投降派于当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南部海疆的门户——香港岛,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强加给我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恰恰走向了王鼎遗疏的反面,“恶例一开”,美、法、日、俄、德、意、奥、葡等帝国纷纷伸出魔爪,强迫清廷订立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像一道道绳索捆缚在中华民族的肌体上。

林则徐蒙冤遭贬到新疆后,仍然矢志不移,去最边远的地方领导群众疏通水源,营造沟渠,开垦荒地三万七千余顷,深孚众望。道光皇帝不得不“特旨赐还”,任命他为陕西巡抚,代理陕甘总督。林则徐到陕后,已经年过六旬了,他以身体需要调理为由,请了三个月病假,到蒲城王鼎的故里为王鼎守丧,以谢知遇之恩,尽晚辈之礼。林则徐同王鼎真可谓生死之交,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肝胆相照的友谊,是值得大力讴歌的。在全民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王鼎与林则徐如泉下有知,必然为祖国的富强繁荣感到欣慰。

上篇:没有了
下篇:末代港督彭定康旧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6/28/2698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