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随延安市总对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基本状况和15个特困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较为详尽的调查。
就我们实地调查的15个市、县、区属的停产半停产企业情况看,造成企业停产半停产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资金紧缺;产品严重滞销;企业“先天不足”;设备陈旧、产品单一、技术落后;企业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和奢侈浪费惊人。
——生产资金紧缺。停产半停产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是资金紧缺,如:市属延安汽车工业总公司,这是一个“修、改、造”并举的较大规模的中型机械骨干企业,1995年以前年盈利200余万元,多次受到省、市表彰,是市级“双文明”单位。然而,1995年以来,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汽车销售市场疲软,企业主导产品“改装车”销售严重受阻,生产急剧滑坡。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决策失误,在没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兼并原延安化肥厂和盲目上马“农用三轮车”生产线,由于上新生产线资金没到位和职工岗前培训不力,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而积压严重。截至1996年底,公司负债总额7638.7万元。目前企业境况是,银行贷款无法偿还,职工集资款无力兑现,国家税金不能按时如数上交,应付帐款长期拖欠,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紧缺,企业生存步履艰难,直接影响到职工正常生产生活。
——企业“先天不足”,机制转换迟钝。市属第二毛纺厂于1986年投产,1991年政府批准停产。投产短短几年关停,说起原因一说都是资金投入不足。究其真正原因是:生产原材料来源困难,新安装的设备投产时已经滞后,职工岗前技术培训不到位、技能差,故投产后愈生产亏损愈严重,停产时资产负债100%。这里还应提到的是,六、七十年代北京等地援建的部分企业,而今面临国家经济建设由计划转向市场,“投入”与“产出”恶性循环。
——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科技开发滞后。市属机电厂,该厂1958年建成,是市属最早的机械加工企业之一,1969年开始生产深水泵用电动机。近几年,生产经营停滞不前,处于半停产状态。职工住房情况非常差,部分职工至今住在油毡棚盖的窄小房子里,基本上无劳保、福利、学习、娱乐设施。除其它原因外,主要是生产设备陈旧、产品单一,没有拳头产品,科技开发滞后。
——管理混乱,奢侈浪费严重。企业管理非常混乱,奢侈浪费十分惊人,厂长(经理)贪占腐败,是绝大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市属某厂,某县农机厂、物资总公司及“兰花公司”等小型企业,十多年来,因频繁调换企业领导,历任厂长、经理既无长期发展规划,又无近期奋斗目标,不思进取。有的以权谋私,借企业深化改革之机钻政策空子,以“盘活企业资产”、“技改”、“房改”、“开发第三产业”为名,随意变卖企业资产、盲目进行生产线改造,卖旧房建新楼,贷款集资上三产项目。其结果把企业搞垮了。
凡属此类停产半停产企业,虽说存在的问题各有所不同,但有一个通病就是企业领导缺乏监督。表现为党组织软弱无力,工会组织流于形式,企业只听到厂长(经理)一个人的“声音”。
面对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较为严重的困难局面和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加强企业党、政、工组织的同步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职代会对企业行政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其次果断决策,关停并转少数“先天不足”的企业,盘活资产;另外,对于一些有着潜在生命力的企业,政府要重点扶持,在资金上给以一定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以倾斜,帮助企业走出经济机制转换的“怪圈”,使企业深化改革获得良性进展。 (张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