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玻厂学邯钢柳暗花明

2023年09月26日

地处咸阳市东郊的我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陕西玻璃厂,把邯钢经验当作扭亏增盈重塑企业形象、重振企业雄风的法宝,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效益逐月增长,结束了惨淡经营的亏损局面,企业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该厂是八十年代由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兴建的国有大型二档企业。自1987年投产以来,生产的2~10mm优质玻璃,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制镜、仪表、手工艺等行业,产品畅销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出口中东地区。但1995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生产下滑效益下跌,1996年出现了亏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这个厂领导班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紧紧抓住学邯钢这一契机,积极发动职工,开展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敬业爱厂、勤俭节约、堵漏挖潜、增效发展”活动,提出“降低成本,自己救自己”的口号。他们结合玻璃企业的实际,逐步引入了“指标考标”、“费用考标”、“成本管理”、“质量、产量、成本否决制”等目标考核内容为主的新机制,创造性地在全厂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学邯钢抓管理活动。

在开展这一活动中,陕玻的具体做法是:一、像邯钢那样牢牢牵住成本核算这个“牛鼻子”进行目标成本管理。他们把煤、电、车间经费等14项主要消耗指标,分解为29个分指标,层层落实,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把车间制造费用、质量、利润三项指标做为否决指标,激励职工将工作重点向效益和质量方面倾斜。二、重奖重罚,压力与动力并重,调动职工挖潜积极性。对主要原燃材料、车间经费等按节约价值,给予不同比例的奖罚兑现。煤气车间日耗煤从过去的160多吨下降到145吨以下,月节约10万元以上;熔制车间为降低车间经费,掉炉打炉次数由过去的月均10~12次降低到10次以下。严格的管理使厂内出现了“四少两多”好现象,即领料少了,二级库存少了,机物料随地乱扔的少了,“大手大脚”的少了;修旧利废的多了,认真维护保养的多了。三、强化内部管理,理顺管理机构,使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该厂加强了对物资采供热点部门的管理,把采供物资的质量、成本等纳入考核经济责任制,单项否决部门奖金,克服以包代管之弊端;加强计量管理,购置核子秤,对耗煤准确计量;将原机械地磅改造为电子地磅,排除人为计量误差;划岗定级,工资、奖金向苦、脏、累、险岗位,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管理办法,车辆管理、用电管理、物资出门管理等制度,为堵塞漏洞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学邯钢抓管理,使陕玻厂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关心成本、人人注意节约挖潜、人人爱厂爱岗、努力提高企业效益的喜人局面。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年度生产计划,今年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报通讯员 刘欣崇

上篇:企业何以陷入困境
下篇:洛南县财源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7/1997070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7/03/21455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