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神圣的平凡

——写在宝成铁路通车四十年之际

2023年09月26日

张德林

从1957年7月12日宝成铁路运营,这条钢铁蜀道已经走过40年的风雨历程。

宝成铁路是我国自建的第一条山区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北起宝鸡,南至成都,全长688公里,其中西安铁路分局所管辖的宝鸡至上西坝346公里路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秦塞蜀道。在这里,宝成人上上下下,几十年如一日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默默地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平凡、奋斗、创造、奉献的神圣精神。

一、中国的现代奇迹

宝成铁路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作为穿越蜀道天险绝古的奇迹,始终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当年,贺龙、聂荣臻等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参加了成都通车典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及当时驻北京的22团外交使团的代表,也都先后来到宝鸡,视察了宝鸡铁路的烟喉要地——秦岭北坡区段。1982年,金日成主席在邓小平同志的陪同下坐列车路过宝成线时,金日成问道:当年的志愿军回国后都到哪儿去了,小平同志幽默地说:都干奇迹去了。瞧,这条铁路就是他们修的。

其实,修筑这条铁路的工人大多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要说平凡、奋斗、创造、奉献是宝成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起初应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延伸。

那又是怎样的岁月呢!

观音山车站,是攀沿秦岭的第一个车站,它是从峭壁上开挖出来的。在六百多米范围内要刷平四个山头,填平四个深沟,土石方达47万立方米。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时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大爆破施工法。在四个山头上挖掘了49个药室,填充炸药142吨,一次爆破成功,炸掉山石20余万立方米,缩短了六个月的工期,开创了我国铁路修建史上大爆破的先例。

青石崖是秦岭的主峰,悬崖峭壁,万丈深壑。在这里设站,要炸平三个山头,填平一条谷。筑路工人们在山头挖了36个药室,最大的83平方米,一次装填炸药334吨,又是一次爆破成功,扬弃石方八万一千立方米,松动石方一万八千立方米,缩短四个月的工期,堪称又一奇迹。

在这前无古人壮丽绝伦的工地上,筑路工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提前三个月打通了2300多米的秦岭主遂道,提前二个月修好中国铁路史上最为艰巨的盘山铁路和全国最长的大孔径石拱桥——深沙河石拱桥。桥的中墩高51米,拱的孔径38米,在险峰深谷它比彩虹更雄伟壮观,令人崇仰。

当时,名声遐迩的全国劳动模范刘出和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观音山的爆破中,他不分昼夜地钻在药室里,检查装药,试验雷管、电阻,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施工,他对数百根电线、雷管做了严密的检查,为了确保用药量准确,他分别用嘴尝、火烧、水侵、日晒等方法反复试验,连续三天三夜的工作,当一切就绪之际,他却昏倒在工地上。

宝成铁路工程的艰巨复杂,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它的土石方工程达6311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筑成高宽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的一半;全线遂道286孔,总长80余公里,都可构成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地铁网络;全线大小桥梁961座,涵洞974眼,总长34公里,连接起来应是一座多么壮观的空中走廊,难怪有人把宝成铁路看成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奇迹。

二、平凡的神圣

有了宝成铁路,就有了宝成人。一切都是自愿的,就象当年抗美援朝那样,他们自愿修筑铁路,又自愿留在这里,做一名平凡的养路护路人,在人烟稀少的山间小站度过一生。正是这些老宝成人,在这里树立了他们的传统。几十年的艰苦劳作,使他们身躯佝偻,面目粗砺,且大多都有职业病,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也许是一种真正的永恒。这种永恒包含着他们对铁路的深厚情感,铁路就是他们的命脉和理想,是他们生命的最信靠的依托。似乎,他们就是为了祖国的这条铁路而存在的。他们是构成奇迹的奇迹

白水江车站有一位巡道工,从宝成线通车那天起,他就开始巡道。前些年退休回老家四川,可他呆不住,总感到心中空落落的。他对铁路爱得太深了,一旦离开,生命便失去依托。他每年都要回来几次,就象新媳妇回娘家,那种从生命深处滋生出的爱情,谁也难以形容。今年春节,他拖着有病的身子,又一次来到工区,一下火车,病情突然恶化,在生命弥留之际,工友们要送他回老家,他微笑着,安祥地说:“我就是冲这儿来的,把我埋在铁路旁……”

工区对面的山坡上,又多了一个土包,小小的一个土包,一个小小的墓碑,碑上刻着:“老铁路人之墓”,平凡朴素得谁望一眼就能叫人落泪。

我们知道,在很长的铁道线上,有许多这样的坟冢,略阳到宝鸡的北段线上就有2807座。这些坟冢,证实的不是一种死亡,而是一种永恒,他们在用无言的形式,表述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这种情感无疑出自于老宝成的平凡、奋斗、创造、奉献精神的最终升华。

多么平凡的事例,多么平凡的壮举,平凡的令人感到神圣。

三、神圣的延伸

是的,老宝成人已在这里创造了一种传统,我们已从这种传统中感受到一种崇高的神圣,但更令我们激动的是,这种平凡正在更加神圣地延伸着。

秦岭脚下曾传颂了一曲响彻云霄的英雄壮歌——青年养路工胡宝昌为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英勇搏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两名歹徒趁天寒之际盗窃铁路器材,被胡宝昌发现了。在歹徒挟赃逃窜时刻,胡宝昌立刻骑上摩托车带着青工王培良直追而去,他们连棉衣都没穿,骑车追赶三十余里,拦截住拖拉机,与歹徒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胡宝昌在搏斗中被藏在暗处的歹徒砸成重伤,昏倒在雪地上……

胡宝昌的英雄行为迅速传遍了宝成铁路,牵动了每一个宝成人的心——职工们抢着为他献血。然而,因伤势过重,经多方抢救无效,胡宝昌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宝昌走了,走完了三十岁生命历程;宝昌走了,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感悟;宝昌走了,带着宝成人的光荣传统,走向了一种永恒。

宝昌是老宝成的后代。他牺牲后,这位刚强的老人带着老伴、孩子到凤州办理丧事,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坚持让宝昌早点下葬,不要耽误大家过年。临走时,老人执意要交两天来的饭钱,单位领导不忍收,可老人却板着脸说:“哪有吃公家饭不掏钱的!”

在漫长的宝成线上,在一个个荒凉的深山小站,千万个宝成人就是这样平凡而又神圣地生活着。大山用艰辛的雕刀塑造了他们,使他们拥有了山一样的情怀、山一样的性格,他们以神圣的职责,谱写下一首首辉煌壮丽的诗篇:平凡、奋进、创造、奉献。

宝成线是锤炼人的地方,也是出息人的地方。在宝成线出现许多英雄群体,如闻名全国的共青团车站、全国第一个“三八”女供电班、全路第一批女电力机车司机群体。从宝成线走出的有省长、部长、教授、学者、作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宝成铁路的建设者。

宝成铁路是一条英雄的路,宝成人个个都是英雄。宝成铁路是祖国的骄傲,而宝成人正是构成这骄傲的必然元素。

在宝成铁路通车四十年之际,笔者沿宝成线西安分局管内徒步走过数百公里,在与生活在那里的“宝成人”共度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后,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促使我们不断自新。是的,宝成人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宝成人自己,而且将教育所有人。江泽民指出:“要在干部中广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每个职工心中。”宝成人的精神不仅体现了这种光辉的思想,它还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西安分局企业精神的升华。

宝成精神永恒!

高原人(油画) 童昌信 作

上篇:没有了
下篇:祭告亦莫忘诗翁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7/19970708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7/08/21465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